所有愿意投入圣人怀抱尊奉圣人正统的人都应该被视作圣人门徒,而不应当被驱逐,被排斥,哪怕他原先所学习的并非是正统圣人法。】
这道圣旨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此。
这道圣旨被颁布出来之后广为流传,瞬间击中了一大批不敢反抗皇帝却又心怀不安、担心自己不能被新时代所接受的士人。
他们没有家传经典,只是靠着士人的身份挣扎在二三四流士人群体之中,到处游学,只求一个上升通道。
学习什么家法并不是他们所在意的,他们所在意的,是能否得到上升渠道。
皇帝的圣旨所体现出来的意思就是,哪怕你之前学习的不是相关家法,但是只要你愿意学,就可以来学,可以给你留下上升通道,并且绝对不会排斥你来学。
话语很委婉,意思很明确。
皇帝正在告诉大家,你们想要弃暗投明的现在赶快投奔过来,现在不站队,之后尘埃落定了,可就没你们的份儿了。
延德五年十二月中下旬到年底,洛阳城的舆论风向发生了转变,士人官僚和学子之间掀起了一阵剧烈的争论。
与此同时,袁嗣、荀攸、孔赞、贾逵、桓典这五个人的府上出现了大量访客。
有朝廷官员,也有没有官身的士子,还有一些前来蹭热度找机会的寒门学子。
然后开始有朝廷官员上表,表示支持皇帝召开黄龙殿会议,认为五经十四家法之中一定有错误的伪学,的确应该召开一场会议对这些学说进行系统的彻底的整顿。
我辈人应该为后人鉴定什么是真学,什么是伪学。
我们走过的弯路,不能让后人再走一遍,那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
我们坚决支持皇帝陛下的正确行动。
他们用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掩饰了自己已经得到某些人的承诺的欢乐和狂喜,立刻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从坚决反对变成了坚决拥护。
然后,朝中郭鹏的心腹士人官员和寒门官员一改之前的沉默态度,开始发声。
这一批人占据着朝廷里多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职权官位,能决定郭魏政权的国策。
但是在之前一直没有发声,给人以不支持皇帝的印象。
结果这个时候却集体发声。
这就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他们和皇帝之间的一种默契。
内阁首辅曹操,御史大夫郭鸿、御史中丞桥蕤,尚书令程昱,尚书仆射田丰,以及尚书台八部的全体尚书和大部分侍郎。
与此同时参谋令戏忠和参谋左右仆射荀攸、郭嘉也代表参谋台支持皇帝的一切决定。
太子郭瑾上表支持作为皇帝的父亲的一切决定。
中央政府的声音就此得到了统一,所有人都团聚在皇帝身边,统一了认知。
十二月底,也就是延德五年年底,黄龙殿会议的召开已然不可阻止。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朝廷的舆论风向就发生了大逆转。
但是皇帝本人却【谦虚】的表示,虽然召开黄龙殿会议辨别真伪是人心所向,但是毕竟事关重大。
所以,他决定任命司徒蔡邕为【五经考证使】,领导一支团队,认真严肃的考证五经的真伪,给出详实可靠的结论,然后才能决定到底是那五家家法成为正统圣人法。
第1140章 延德六年与建安十三年
当然了,郭某人素来注重民间的声音,从来不会独断专行。
所以,这支考证团队愿意接纳更多的人进入。
五名上表的官员可以代表各自的家族和家法加入到五经考证使蔡邕的团队之中进行研究,协助蔡邕。
然后郭鹏还宣布,限期两个月,允许各家家法代表和相关人士赶到洛阳黄龙殿参加会议,加入到五经考证使的团队之中一起讨论,进行学术争辩,决定未来的五经正统。
要是两个月到了还没抵达洛阳,那就自动视为放弃这个权利。
一旦所属家法派别不为朝廷所承认,则自动罢黜其学派官学的地位,不复置博士,不为朝廷承认,不为察举之用。
还有一点很关键。
这个时间点,是从皇帝说这句话的时候开始计时,而不是从消息传到他们的耳朵离开时计时。
郭某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延德五年十二月二十八,而这个消息开始往外传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年假日之后了。
等距离洛阳最近的一批人得到消息并且大惊失色的时候,已经是正月中旬了。
他们以为不会有人被皇帝收买,不会有人顺着皇帝的意思,而应该联合起来一起向皇帝抗争,争取十四家法一起存活,打败其他的挑战者,继续享受这份政治权力。
但是他们错误的估计了皇帝的决心和手腕,也错误的估计了世人对皇帝的威望的敬畏,更错误的估计了人心。
皇帝显然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已经把该做的铺垫都做好了,愿意投靠他的人显然已经浮出水面。
这批人已经决定背刺同僚而投靠向皇帝,顺应历史的潮流,成为下一段历史的引领者。
如果他们不前去阻止,问题就大了。
皇帝真的会立他们为正统,毁掉其余九家家法的传承,就和当年罢黜百家还有白虎观会议的时候一样。
那就全完了!
只要官方配合的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