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对正在洛阳城内参与黄龙殿会议争端的士人们是完全封锁消息的。
他们被屏蔽了一切消息来源,任何对他们有利的消息都不会被他们知道。
他们只是集中精力在黄龙殿内跟支持郭鹏的士人们展开殊死决战。
及时赶到洛阳的传承《梁丘易》的颍川张氏、传承《京氏易》的北海安丘郎氏还有传承《施氏易》的陈留东昏刘氏联起手来,三家一起对袁嗣展开猛攻。
不过袁嗣也不是没有帮手,及时赶来的梁郡蒙县夏氏和南阳洼氏都是传承《孟氏易》的家族,和袁氏关系匪浅,属于躺赢类家族。
汉末乱世这两家好不容易存活下来,但是家中人丁大减谁也不好说他们能否传承下来,结果忽然间风云变幻,他们的传承有了希望。
于是他们疯了一般的往洛阳赶,紧紧抱住了同样传承十分危险的袁氏,三家倒霉蛋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并且努力讴歌着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
此番黄龙殿会议,面对其余几家联手质疑和狂攻,这三家也紧紧抱成团,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竭力和其余三家进行辩论,勉强不落下风。
孔氏家学底子强悍,而且严格来说,五本家法都该是人家的。
但是毕竟时代变了,你一家想垄断那么多家的好处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郭鹏也绝对不会答应孔家一家独大。
所以孔家还是选择了相对比较有研究的《毛诗》作为突破点,试图一举挑翻齐鲁韩三家诗,将传承这三家诗的家族纷纷干掉,确立《毛诗》的正统,也好在这一次风波里分一杯羹。
不能一家独大,做个五大流氓之一也行啊。
到底是孔子后人,这一波孔氏家里来了不少老学究。
孔氏团队实力雄厚,战斗力强大,还有孔子后人的光环护着,齐鲁韩三家诗的传承家族愣是没有从孔氏手里占到什么便宜。
双方激战正酣。
第1145章 你们和我谈旧情?
荀氏面临的挑战还是相当严峻的,毕竟春秋这一经是五经当中相对强势的一经。
公羊春秋学派在西汉中后期和东汉初期都是儒学中的显学,很多士子都在时代的号召下治公羊,以至于公羊学派内部还诞生了颜氏和严氏的家法分别。
包括当今皇帝陛下,当初也是治严氏公羊的。
东汉官方春秋学只有严氏公羊春秋和颜氏公羊春秋两家,这两家才有各自的博士,要打内战,就是严氏和颜氏一决生死。
于是在这样的考量之下,郭鹏决定把当年被他亲手收拾的惨兮兮的颍川荀氏再拉起来。
反正政治嘛,就是互相利用。
不需要的时候就把你打到濒危,需要的时候再换一张脸对你展现笑容,然后稍微象征性的反省一下当年的【过激做法】。
所谓人走茶凉,荀彧都死了那么多年了,现在追究这些也没有意义。
荀氏多年在悬崖边上走钢丝,只有荀攸一人在朝中苦苦支撑,都快被吓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了。
一朝得到皇帝的谅解,甭管荀攸自己内心是怎么想的,反正荀氏族人是狂喜的,立刻全面倒向了郭鹏,才不会去管其他的同僚该怎么活。
荀攸倒是稍微考虑了一下,但是面对整个荀氏熙熙攘攘的样子,他只是微微叹息,就坚决的站在了皇帝身后。
局势虽然严峻,但是因为路程的原因,仅仅只有两个传习《颜氏公羊春秋》的家族及时赶到洛阳,荀氏家族一挑二。
为了让皇帝再次确认荀氏家族的价值所在,荀氏出动全族精英,竭尽全力和两个家族正面对线疯狂嘴臭,力求不落下风,以此换取荀氏未来在朝廷里的地位。
没有什么比曾经拥有然后失去之后再度拥有这个过程更让人感动了。
反正荀氏族人一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荀氏死死守住自己的防线,竭力不让自己的防线失守。
扶风贾氏传习四种家学,为了让家族在未来能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在东汉经学界也是触手怪一般的存在。
这一次为了换取皇帝许诺的五大流氓之一的地位,他们选择砍掉其余三只触手,选择了《周官礼》作为突破点。
他们在《礼》方面的压力是相对比较小的,一对一,只有一个反对派家族赶到。
于是双方火线对立中门对狙,把双方家族的精英都拿了出来激烈辩论,吵的不亦乐乎。
最后就是沛郡龙亢桓氏了,传承《欧阳尚书》的这一家族所面临的敌人其实也不多。
虽然《尚书》在东汉是绝对的显学,但是十四个家族传承到汉末的也只剩下四个。
其中影响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弘农杨氏还在郭某人毁灭汉中央的过程之中被郭某人安排人手精准打击,灭了杨氏全族。
郭某人当初灭门杨氏并非是因为他们传承《欧阳尚书》,而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地位实在太高,但凡活下来一个有点名头的,对他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为了让他可以顺利登上帝位,他选择了让杨氏给汉室殉葬。
现在杨氏完蛋了,另外一个影响力足够的有尚书传承的家族还是孔氏,属于友军,虽然他们传承的不是欧阳尚书。
所以桓氏只有一个敌人。
传习古文尚书的扶风马氏,经学大师马融的家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