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的习惯,把细节扣到极致,只要我把细节做的足够好,你违反规则的难度就越大,每发现一个,我还能填补一个,那效率就相当高了。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朝堂上开始对科举考试展开了热烈的议论和商讨。
寒门官员和黎庶官员的讨论热度尤其之大,大家都在商讨这样的科举考试能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来。
人数占比大大下降的士人官员们则显得忧心忡忡。
他们当然很少关注武举,主要把精力集中在文举。
本想着利用考试内容把持名额,以此继续增加士人官员的数量,可谁曾想,皇帝居然引入了那么多考试的不同内容。
又是农业,又是灾害,又是数学,甚至还有身体素质之类的。
这对于士人官员来说,难度颇大。
乐意习武的士人自然有,喜欢击剑的不在少数,可是,总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让他们去通过身体素质测试……
毫无疑问,草创之际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各方面的人物都占不到便宜。
无论是士人还是寒门还是黎庶。
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要想真的占据优势,是需要准备时间和专门专向辅导的。
要突击学习农业,学习算数,学习灾害防治的知识,还要锻炼身体。
郭鹏提出一个要求,即身体素质测试摆在文举笔试之前,必须要通过身体素质考试才能参加笔试,否则就不准参加考试。
这可比其他什么规定要强悍多了。
身体不达标都不让你考试,想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必然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否则不管书读的多好,考试都无法参加,那又有什么用?
除了这方面之外,郭鹏也要对文举考试的内容多加规定。
经义方面当然士人子弟占优势,可是其他方面的分数占比也不会低。
按照郭鹏的那个意思,显然不会允许经义考试占据整个卷面分数的绝大部分,肯定是要平衡的。
除了经义之外,肯定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内容,和农业有关的,和算术有关之类的。
而且这才是第一场,皇帝还要考第二场第三场。
要考天文地理,因为有人提出天文气象之类的知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意义,地方官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农业生产,所以这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要考策论,卷面上给出一个或两个政治议题,或是皇帝新想出来的,或是朝廷拖延已久不能决策的,让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予以回答。
也要考自由行文,交给考生自由发挥,自己想写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写一写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对朝廷的期待之类的,但是注意,一定要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的不对还要扣分。
其他还有些七七八八的,揉碎了加进三场考试中。
三场考试加在一起综合判分,经义方面的分数比重自然会大大降低,无法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这对士人非常不利。
洛阳大灾变之后幸存下来的士人们对此眉头紧锁。
第1200章 让科举更加快速的深入人心
对于皇帝毫不掩饰的打压,还有这种科考内容对他们的不友好,士人们当然想要改变。
但是他们做不到,也不敢做。
刚被皇帝痛打一顿收拾了五千多同僚,谁敢确定皇帝不会再来下一波?
基本上算是把胆气和优越感给打没了,把脊梁骨给敲断了。
一个个的都没了往日的精气神,整日里谨小慎微,生怕自己会惹祸上身。
说话的声音甚至都没有那些泥腿子们响亮。
不少幸存的老资格士人对这样的情况那是唉声怨气,私下里聚在一起的时候,口中满是对皇帝的怨言和不满。
他们觉得皇帝这一来把士人的脊梁骨打断了,国家没了正气,士人失去了追求,一个个都成为皇帝的应声虫,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郭魏政权很快就会崩塌。
他们如此恶意的揣测着郭魏政权的终末,恶毒的诅咒着这个年轻的政权,认为自己心中的怨恨一定会经由上天的手段施加到郭某人身上。
然后二世而亡。
可尽管如此,他们说的时候也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压低喉咙小心翼翼,生怕被谁听见了到外面去宣扬,然后黑甲禁军就冲进来拿人。
可别还没等到郭魏政权的终末就迎来了自己的终末。
他们不知道魏帝国什么时候完蛋,却知道这种话一旦传出去,他们会立刻完蛋。
这段敏感时期,士人们可谓是极其痛苦,从中央到地方被全面打压,从顶层头部家族到底层的二三流士人,都被狠狠地砍了一刀,失血很多。
现在科举考试也不向着他们,处处针对他们设限制,处处照顾寒门和黎庶。
想来,也是皇帝对他们之前掀起的波澜的报复。
皇帝的报复心很强,不仅要打人要杀人要流放,还要对他们的后路进行限制,以确保帝国内部没有可以威胁到皇帝的政治势力。
这还不算,还要空前的引入一大堆泥腿子们进驻京师,占据他们原本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势力。
这一波打击和迫害之后,毫无疑问,士人们已经后继乏力,甚至没有力量去反对皇帝在科举考试中折腾出来的一些新玩意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