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郭鹏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也不打算留什么辅政大臣来当搅屎棍。
这就对郭瑾各方面的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所以他更属意于缓缓地一点一点的把自己手里的权力交给郭瑾,让他熟悉,让他慢慢掌握,让他逐渐成为一个有权力的人,并且熟悉这样的感觉和身份地位。
然后,等他成为皇帝,一切也都水到渠成,没有波澜。
臣子们都习惯了郭瑾走向前台而郭鹏退向后台,习惯了郭瑾对他们发号施令而非郭鹏亲自来做,等真的到了那一天,权力交接会变得十分平稳。
那个时候,自己大概也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是郭鹏心中最理想的状态。
他不能一直做皇帝,一直做皇帝,一日百战,白天黑夜不断的战斗,会大大的消耗他的精力,大大的减少他的寿命。
他已经感受到了精力的逐渐不济,感受到了身体素质各方面的下滑,常年征战给他带来的好身体和强悍的身体素质已经给撑不了几年了,岁月终究不饶人。
做皇帝,做一个掌握大权还想做很多大事的皇帝,真的太累了。
而且他逐渐发现,其实到了目前这个地步,他做不做皇帝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活着。
他活着就是一个象征,就是一面旗帜。
只要他活着,他的威望就不会消失,威望不消失,天下人心目中他就一直是那个说一不二的天下至尊,则他是否还坐在皇帝位上就不是很重要。
他的政策会继续执行,他的目标会继续前进。
他已经强大到了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无视他的地步,只要他活着,即使他不是皇帝,他也能凭借余威推动帝国发展。
帝国能走到哪一步,全看他能多活几年。
他活的越久,帝国就能前进的越久。
所以,适当的时候,他就会退下来,把皇位交给郭瑾。
其他权力都可以不要,只要保持临淄营的权力就可以,让临淄营成为他的眼睛,继续监视整个帝国。
除此之外,他就能多休息,多养生,多健身,修身养性,多活几年,最好活成一个老怪物,老祖宗。
活着看到魏帝国顺着他的期待继续走下去。
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要给郭瑾充分的时间和历练去熟悉权力,掌握权力,行使权力。
等他足以接掌权力并且巩固权力的时候,就是郭鹏退位,把皇位让给郭瑾的时候了。
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第1230章 忘的真快啊
延德八年四月下旬,郭鹏得知了得知南中讨伐战争大获全胜的消息。
乐进和法正按照他的命令打了配合,在大量先期准备之下,轻轻松松收拾掉了南中的离心势力。
以雍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被魏军一扫而空,数万南中军队被消灭、俘获。
南中各大家族遭到魏军血洗,南中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魏国官吏大举进入南中,为南中重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一个更符合魏帝国中央利益的社会秩序。
传说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没有发生,孟获的确存在,但是很快就被张郃杀掉了。
郭鹏不是另一个时空里的诸葛丞相。
他没有外力威胁,不需要北伐,而且有足够的时间整顿南中,也不需要通过拉拢南中本地人来获取他们的支持。
所以所有南中本地豪强和话事人都是障碍物,要被全部扫灭,干掉,斩草除根。
他们的存在会让魏帝国建设基层政权的行动受到强烈的阻碍,这不符合魏帝国的利益。
魏国官员要在南中丈量土地,统计人口,然后推进开发,发展生产,接着就是永恒的主题——征税。
所以这些人势必要被一扫而空。
曾经,汉帝国需要他们作为自己统治的触角,去更好的统治那些需要统治的人,降低行政成本,但是魏帝国并不需要,魏帝国的立国模式和汉帝国不一样。
他们都是时代的垃圾。
乐进等人很顺利的把越嶲郡、牂牁郡和益州郡掌握在手。
但是在最后一个永昌郡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烦。
法正上表给郭鹏,讲述永昌郡百多万外族人口难以统治的事实,并且阐述了自己【徐徐图之、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战术思想。
骤然攻灭难度很大,徐徐图之分割包围逐个歼灭才有意义。
这些异族人留在永昌郡到底也是个麻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造反作乱,与其留着到时候成为祸患,还不如现在趁着大军都在,干脆把他们讨平算了。
法正打算发挥一下自己的谋略,好好儿的在永昌郡秀一把。
这就等于需要延长这一战的时间,增加很多额外的物资支出,增加方方面面的投入,这不是他能决定的,这需要皇帝的允许和认同。
郭鹏看了法正的计划,觉得法正的计划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虽然多花一点钱和时间,但是只要法正可以成功,他现在还真不担心了。
未来南中四郡的建设和蜀道大动脉的建设,就有足够的劳动力了。
于是郭鹏允许了法正的计划。
他很愿意推动法正的成功,让他立功,然后把他叫到中央来,叫到身边来。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既不理想,也不浪漫,只看中权势和地位,还能使用各种计谋,能运筹帷幄,有军事天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