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商旅愿意为了购买土地花大价钱建设自己的庄园,钱给够了,当地统治者见钱眼开,也就同意了。
少数不同意的还被打成异端,很快就失去了话语权。
于是魏国商旅连带着本地农业和商业一起全面挤压,本地农户和小商贩纷纷破产,纷纷被魏国商旅并购,纳入自己的庄园之中。
在魏国境内被郭鹏赶尽杀绝奄奄一息的庄园在西域倒是成为了一柄利刃。
皇商们纷纷购买土地建设庄园,挤兑本地农民和小商贩,将他们挤兑破产以后纳入自己的庄园,就地生产菜瓜蔬果类农产品,并不生产主粮,所有粮食都从河西之地运来发卖。
没过多久,不知道经济战争怎么玩的西域诸小国就被玩的云里雾里。
但是统治者本身也不在意。
只要有足够的钱供他们花销和享受,就够了,少数忧国忧民的屡屡提出抗议,屡屡向最高统治者提出反对意见,觉得这样做是把国家完全交给了魏人,而不再属于他们自己。
对于这样的声音,这些小国的国王们听到了,但不是忧虑,更多的是害怕。
害怕魏国人知道他们本国有这样的人存在,就会不和他们做生意,让他们没钱花。
然后这类人一般都被他们内部解决,不让这类人继续发声,以便于更好的享受。
他们才不想得罪魏国人。
上层大规模追求魏国的商品,中下层自然有样学样,形成风潮,本地脆弱而狭小的原生态商业根本不可能和魏国的高质量产品竞争。
于是短短三四年间,郭某人组织的皇商队伍基本上已经把持了这些国家商业的方方面面,从日用品,到农产品,再到奢侈品,甚至是军工产品,都被魏国商旅全方位把持。
其中七成被郭鹏控制下的皇商把持,剩下三成由民间商旅把持。
西域诸小国本身具备的商业力量已经被挤压的几乎没有生存的余地,所有生存下来的都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力与魏国商旅合作,当起了买办一类的人物,吃里扒外。
由于他们的力量弱小,甚至没有辽东公孙氏的体量,面对魏国的全方位商业入侵那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所以基本上只要郭鹏下令切断他们的物资供给,他们会在短时间内陷入慌乱之中。
亦或是郭某人下令攻灭他们的国家,也不会引起什么社会动乱。
自然,也不是没有对此感到不满和忧虑,进而公开反对的国家。
几年前的某个时间段,甚至扎堆出现过。
比如焉耆国,焉耆国国王就很不满。
他对于魏国商旅大规模进入焉耆国做生意并且依靠资金和技术优势大规模挤兑破产本国农民和小商贩的行为十分不满。
在一段时间的忍耐后,他向曹休提出了抗议,并且整合了国内反对派的力量,试图推出法案限制魏国商旅的行动,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和做生意的商贩们。
第1237章 瓜熟蒂落
对于这种人的存在,曹休自然觉得魏国的威严受到了挑战。
于是他让在身边做帮手并且执掌整个西域临淄营力量的马远出手,策动焉耆国内的妥协派,以某个莫须有的借口发动了代理人战争。
有魏国在后面拉偏架,自然原先的焉耆国国王被打败了,被杀了。
然后曹休持节册封胜利者为新国王,新国王废除了一切对魏国商旅不利的政策,全方位推进了和魏国的合作。
其余诸如且末国和危须国也出现过这样的趋势,全都被马远策动当地的临淄营力量联合其内部的既得利益阶层,将反对派一一颠覆,建立起了更加亲近魏帝国的政府。
其国家政策当然大规模转向,全面向魏帝国靠拢,成为魏帝国事实上的经济殖民地。
国家经济都被魏国掌控了,其国内高层也能享受到丰厚的卖国利润,这在某些无耻之徒看来反而是美妙的事情。
要是有人对他提出反对意见,他还会立刻把这个人驱赶到它乾城交给曹休发落。
结果就是数年间,西域诸国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全都乖乖的成为了魏国的经济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交通越发达越便利的地方,魏国人越多,成为经济殖民地的情况就越严重。
时至今日,到了延德八年的时候,随着魏帝国两大西域主干道的建成,山北道和山南道的全面通行,凡是道路能抵达到的地方,对于魏国的政治经济已经是高度依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域诸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魏国的反抗能力,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被全盘操控的傀儡政府都出现了。
魏帝国在这四五年间,没有怎么动过兵,却对西域大部分国家拥有了极强的影响力。
剩下来几个具有相对比较强的抵抗力的国家,比如乌孙,比如龟兹,那都不在郭某人的担忧范围之内。
直接拿下更好,拿不下来动兵打一打,他们也无法抵抗。
全面骑兵化的六万西北兵团加上两万卫军骑兵,共八万骑兵,如此强大的力量要是无法打败这些西域国家,曹仁这些年还真是白混了,那可就真的要被严厉惩处甚至一撸到底了。
西北兵团兵精粮足且具备强悍的将领,虽然南中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扫尾,但是已经不会影响大局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