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想法在魏军主力抵达并且正式开始推进的时候,得到了证实。
延德八年十一月初九,休整三天的郭瑾在曹仁的建议下决定亲自率领主力军队强推姑墨城。
他作为主帅只需要亲临战场感受一下就可以了,具体的指挥,曹仁会帮他做完,然后大家还都觉得这是皇太子下达的命令。
郭瑾就这样看着魏军巨大的战争机械将姑墨城毁的七七八八,龟兹国最后的抵抗没有得到乌孙和疏勒国的援助,就这样覆灭了。
最后下令总攻是郭瑾自己决定的,曹仁还没来得及让郭瑾下令,郭瑾自己就下令了。
然后全军开始总攻,没麻烦曹仁。
所以,这场战斗就是郭瑾成功率领五万军队讨平姑墨城,歼灭了所有的抵抗势力,让龟兹国彻底成为历史。
接着,又在曹仁的建议下,郭瑾“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攻打乌孙,一路前往攻打疏勒。
攻打乌孙的事情交给曹休和曹纯,对这种游牧政权,富有经验的曹休和富有战斗力的曹纯是最适合的,郭瑾自己和曹仁一起带着夏侯渊和高览进攻疏勒国。
大家分头行动。
事到临头,疏勒国人和乌孙人才发现原来魏人是要玩真的,他们真的是来攻打自己的。
任何外交质询都没有意义,乌孙还给皇太子郭瑾送礼,希望罢兵。
但是这也没有意义,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选项。
都打到这里来了,你让我罢兵?
郭瑾不太会打仗,但是颠倒黑白这种事情,对于常年在郭鹏身边办事的郭瑾来说,1不要太熟悉。
于是他声称书疏勒国和乌孙国有叛逆之心,试图背叛魏国,背叛魏天子,魏天子不能忍受背叛,于是要求讨伐他们,他们识相的立刻投降,尚能保全性命,要是不降……
哼!
那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大家都是国际社会里的玩家,谁还不懂这种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疏勒国和乌孙国都感到绝望,都觉得魏人有病,患了失心疯,好端端的藩属国不要,好端端的天朝上国不做,却要来做这种事情!
怀着不解、恐惧的情绪,疏勒国和乌孙国各自开始动员各自的军事力量,决定用武力保护自己,并且彻底和魏人划清界限。
他们要调集所有的战争物资,和魏人打一场持久战,拖垮他们的后勤!
乌孙国多少还是个游牧国家,还有点游牧的底子,能杀牛羊马吃肉,不会那么快完蛋。
但是疏勒国却愕然发现他们的粮食库存十分有限,主要口粮的库存不多,似乎不足以支撑持久作战。
国土上大部分都在种植蔬果,还有很多人都在饲养骆驼和牛马之类的,因为来到这里的魏国商旅和贵霜等国的商旅都很喜欢这些,所以生产主粮反而不多。
眼下开战在即,要想死守城池和魏军做战的话,总归是要粮食的,可是现在……
疏勒国上下这才发现过去的几年里,他们都做了些什么,都干了些什么。
他们过于沉溺于魏国给他们带来的繁荣和快乐了,他们沉迷于这种感觉,沉溺的无可救药,沉溺的毫无防备。
于是,当这幻影被戳破,当这一切被毁掉的时候,他们才恍然惊觉,他们不过是寄生在魏国躯体上的一只小虫而已,只要魏国愿意,随时都能捏死他们。
只要魏国愿意。
山南道的于阗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们更早的有防备,更早的动员兵马并且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阗国王对此心怀戒备和畏惧,于是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然后关羽大军适时的抵达了精绝城,适时的展开了对于阗国的进攻。
第1254章 于阗国与疏勒国的覆亡
“嘿嘿,仲兄,我就知道你懂我,我怎么会一个人把好处全都拿掉,连一点汤水都不给兄弟们分润呢?我不是那样的人,嘿嘿。”
总攻发起之前,张飞敏锐地察觉到了关羽大军内对待自己的一些不太友好的情绪。
怀着对于这种情绪的警惕,张飞主动向关羽示好。
张飞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当然不用多说,虽然刘备已经坟前草五丈高,两人都已经记不清刘备长什么模样,但是兄弟感情并没有改变。
关羽当然不怎么会责备张飞。
但是这次打仗还有很多将军一起跟着,张飞一个人在前面猛冲猛打,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屁股灰,谁能高兴的起来?
比如颜良,颜良的眼珠子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也就是当初关羽差点杀了他,他对关羽心存畏惧,不敢过于直白的表露出自己对于张飞的不满。
但是这点也已经够了,足以代表军中将领的主流情绪。
于是张飞被逼着不能第一波率军进攻于阗国,必须要往后排,要是大家打的顺利,于阗国的功劳都不能给张飞。
“益德,你给我听好了,不准争先,不准抢功,必须要留在后面压阵,跟在我身后,否则,我饶不了你。”
关羽的态度非常明确。
为了大军和谐。
张飞只能黑着脸答应了。
谁让他之前已经历了那么大的功呢?
军队内部也要讲点规矩的。
关羽大军对于阗国的攻击也就是魏帝国对于阗国的攻击,这场攻击战斗充分体现出了双方国力的巨大差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