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人在当时并不少,喊出口号的人也不少,以此为目标的人更不少,属于政治正确,就算是赵构再怎么不愿意听到,也要忍着,绝对不能说反对。
贪财、好色、怕死、畏敌、扰民,这些作为大将绝不应有的劣迹,如果岳飞有一样,可能他就不会死。
如果全有,他甚至很可能得到奖赏,并且可以继续做高官、大将,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可是当他在战火和屈辱中逐渐克服自己人格上的种种弱点,始终与士兵、人民同甘共苦,并且最终成长为堪称名将中的道德楷模的时候,他就非死不可了。
皇帝没有他能打,没有他那么大的功勋,没他那么好的品德,还没办法控制他。
找不到他的弱点,找不到他的缺陷,不知道该怎么打击他的威望、威信,从而将他控制住。
他出身低微,家人数量很少,还都没有犯法。
治军极其严格,身边部下也没有犯法。
自己身上找不到问题,家人身上也找不到问题,部下身上找不到问题。
然后还摊上赵构这个皇帝,皇帝还没有他的功勋大。
岳飞必死无疑!
这是几乎是整个南宋高层的共识,他死于集体谋杀,主谋绝非只有赵构和秦桧两人。
郭某人战功高,特别能打,大半天下都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诸将都是他的旧部出身,就算他们的道德完美堪称模范,人人都是古今完人,他也不怕,他能驾驭他们。
所以郭某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诸将也能好端端的活着。
可是,也就是他了。
轮到郭瑾,没有他那么高的军功和威望,每一名开国大将摆在他面前都能叫【功高震主】。
不想方设法给郭瑾培养威望,不想方设法找茬儿打击他们的威望、人品,让世人看到他们的狼狈处……
那就只能杀了。
第1334章 郭鹏也有不开心的事情
中国从来不缺少聪明人。
聪明人会自污。
贪污腐败一下,欺男霸女一下,奢侈小资一下,出言狂妄一下,露出弱点让皇帝看到,皇帝就放心了。
可总有那么些直肠子二愣子政治小白们就是要坚持自己的道德、气节,坚守自己的初心,无论在何等逆境下也绝不违背自己的意志,绝不妥协,绝不认输。
于是他们就死了。
更换郭某人处在那个时刻的赵构身上,他不会做出比赵构更好的选择,种种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变态也会一样把他逼疯,非杀了岳飞不可,否则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这就是皇帝,这就是帝国。
郭魏帝国强盛无匹,打遍天下无敌手,强盛的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不可直视,终有一日,郭魏帝国会成为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可是,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帝国。
一个不能容忍道德模范的功勋大将存在于世的卑劣的帝国。
有那么一瞬间,郭某人忽然有点讨厌自己,有点讨厌自己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讨厌这个被自己篡改的面目全非却依旧不改本质的世界。
但是也就是那么一瞬间了。
该做的事情,他一样也不会少做,不该做的事情,他一样也不会多做。
因为他是一个帝国的皇帝。
曹洪事件到此为止,这次风波以曹氏外戚的权势与威望遭到沉重打击而告终。
曹氏外戚在这场风波前后失去了曹仁和曹洪两名重要的将军,在军中的势力一落千丈。
虽然曹洪空缺出来的卫军左将军职位被郭鹏交给了夏侯渊,令夏侯渊代替,但是终究不是曹氏将军拥有这个职位。
曹仁的退休和曹洪的裸退对曹氏外戚势力的打击是十分沉重,影响也十分深远的。
而与此同时,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出现在了世人的视野里,再也不能被轻易的忽视。
皇太子郭瑾,正在洛阳上空努力的发光发热,以驱散皇帝郭鹏所拥有的恐怖皇权而带来的深沉的威压。
皇太子郭瑾不惜自己的前途,用自己的前途向郭鹏进谏,以被杖责三十和三十天不能正常活动、见人的代价换回了曹洪的命,换取了这一波政治风暴小高峰的快速结束。
同时,也给恐慌之中瑟瑟发抖的群臣带去了一丝温暖。
毫无疑问的,皇太子的行动是郭鹏放过曹洪的唯一理由,之前,无数大臣在救援曹洪的过程之中折戟沉沙,群臣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只有郭瑾冒着危险成功了。
这次事件不仅显示出了皇太子的胆识、仁厚,更暴露出了皇帝对皇太子的殷切期待,以及爱子情深。
原来,皇太子可以遏制皇帝的疯狂举动吗?
群臣对于这样的猜测抱有怀疑,谁也不敢妄自揣测皇帝是不是爱子情深到了可以忽视皇太子对皇权挑战的地步。
因为这样的行为的确就是皇太子正在挑战皇权。
他们觉得应该不至于,可是事实就发生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曹洪离开了洛阳,曹仁也紧随其后离开了洛阳,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要继续,魏帝国的统治使命还远远没有到完结的时候。
群臣上表的上表,办事的办事,吵架的吵架。
不得不说,因为皇帝的高强度威压,使得在一段时间内朝臣不敢进行任何斗争,每个人都和和气气的,老老实实的做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