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消息的任务一并交给了冯超。
冯超会派人把消息送去让士燮知道,然后全力协助士武筹备防务,以待魏军来袭。
眼下还不知道魏军会从什么地方来,但是冯超说魏军有可以在大海里行驶的大海船,需要防备魏军从海上来,陆路交通困顿,万一魏军从海上来,也不是不可能。
士武深以为然,所以也在南海郡治番禺县以南的海面上布置警戒防御,随时将消息传递到番禺县城,让他知道。
一切准备好,就等着魏军来了。
然后魏军来了,并且真的就是像冯超所预料的那样,是从海上来的。
魏军觉得陆路过于坎坷,对于大军后勤补给要求太高,成本也太高,不可靠,所以决定走海路。
依靠海运和大海船的承载优势,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最大限度缩小进军交州的风险。
从东冶县到台湾,从台湾到交州的这条三角航线是近几年才慢慢出现的。
郭鹏并没有不允许交州商人和扬州还有台湾刚刚开辟的聚居点做生意,所以这条航线已经比较顺畅。
通过这条航线,魏海军成功抵达了南海郡的番禺县以外海面。
浩浩荡荡三百多条大战船抵达珠江口地区,在珠江口一带巡防警戒的士武所部船只惊吓之余,赶快往北逃窜,准备返回番禺县将这件事情告知士武。
魏军来了。
在熟悉水道的向导的带领下,魏军战船一部分决定进入广州湾地区,从广州湾登陆,取下番禺县为根据地,进一步深入交州地区。
另一部分海军则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路向西,准备直抵交趾郡海岸,从交趾郡海岸登陆。
太史慈作为此战主将,委任张辽部下将领徐晃、曹性为进攻南海郡的军队主将,拨给他们八千军队,剩下一万两千人的军队则由太史慈自己率领,往交趾郡方向而去。
徐晃在战争时期担任过庐江郡守备军指挥使,后来随着战争结束,转为开拓行动以后,占地极为广大的会稽郡被郭鹏一分为三。
北部杭州湾地区依旧为会稽郡,中部临海地区,主要是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地区为临海郡,南部的福建大部分地区为建安郡。
徐晃被遂从庐江郡守备军指挥使调任为建安郡守备军指挥使,在开拓江南的第一线奋战至今。
于是这一次出战,正好需要以东冶县为后勤补给基地,徐晃得以参战。
在张辽的推荐下,太史慈顺带着把临海郡守备军指挥使曹性和庐陵郡守备军指挥使臧霸也带上了,一起南下作战。
徐晃因为有过战绩,被太史慈委任一军主将的指挥地位,徐晃非常高兴,小心翼翼严肃紧张的对待这次战事。
对于不太熟悉的海船,则主要听从太史慈留下的水军军官的意见。
等到船队深入广州湾地区,遥遥可以望见港口的时候,就是徐晃主持一切的时候了。
第1356章 你们居然敢袭击王师!
在徐晃看来,交州人想要抵抗的心思应该是不强的。
根据战前汇聚的情报来看,交州的实际主导者士燮并不愿意得罪中央政府,没有和中央政府闹翻的想法和意愿。
他更愿意与中央政府和谈,解决掉这次争端,继续维持士家在交州的地位。
为此甚至连交州刺史都不愿意做,主动让给中央主导。
这样一个人,想要用军事手段来抗衡魏帝国,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郭鹏认为,士燮想要维持的,是一个东汉政府时代的政治生态,他想把这个中央和地方合作分权的政治生态保留下来。
至少在交州保留。
天下已经进入了魏天子的专制统治时代,但是尽管如此,在交州,哪怕只在交州这蛮荒之地,也要把东汉的政治模式保留,让地方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力。
这是他唯一的利益诉求。
但是这样的利益诉求显然不符合郭某人的心意和意志。
不动兵还好说,我都动兵了,你居然还指望这些?
醒醒,别吃桃了。
番禺港口空无一人,甚至没有几只船,看不到任何有防备或者有人迎接的迹象,这让徐晃多少有些疑虑。
于是徐晃下令让曹性带领一只小部队乘快船前往港口附近探索,并且建立前进营地,掩护主力部队登陆。
防止交州人试图在魏军登陆的时候发起进攻。
港口附近是一片郁郁葱葱,到处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甚至有些太多了,看上去有点杂乱。
这些地方想要潜藏一些部队,应该是不难的。
所以多少要做一些准备。
曹性穿着厚实的皮甲,带着全副武装的魏军士兵五百人乘坐三艘快船,用最快的速度抵达港口,并且快速登陆,结阵,然后进行周边探索。
与此同时,徐晃命令大船船队稍微接近港口,以便于在必要的时候接应、支援曹性的先遣部队。
事实证明,不管情报如何,身为一名军人该有的警惕都不能忘却,尤其在这种诡异的情况下,维持冷静和警戒真的很有必要。
当魏军在港口内进行探索的时候,伏兵四起,大量打着交州士家旗号穿的奇奇怪怪的【军队】呐喊着出现在了曹性的面前,对着登陆的少量魏军展开了突袭。
这二话不说就是混战一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