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最开始搞科举的时候是没有预料到科举刚刚开始运行就面临这样的挑战。
荆州士人大杀四方,以百余年的深厚底蕴接连挑翻各路强手,独霸科举考试举办以来的全部状元,一举称雄。
就算算上徐州人出身的诸葛亮,那也是在荆州学业堂接受教育的。
这种情况最初出现的时候,郭鹏觉得不过是昙花一现,只不过连续数年都是如此,历年科考前十名里百分之四十的举士都是荆州人。
荆州举士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愤的地步。
很多非荆州出身的官员都觉得这科举考试就像是专门为荆州人准备的一样,接连数次上表,向皇帝提出自己的不满。
他们可不在意什么公平不公平的,他们只知道这样下去荆州人越来越强,他们自己越来越弱,很快就要失去话语权了。
郭鹏接连接到了很多官员的表奏,逐渐意识到如果不解决掉这个事情,科举考试从诞生之初就要带上地域歧视和不公平的色彩,很有可能会面临无法运行下去的局面。
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能依靠威望强行推动,自己一旦不在了,局面会瞬间恶化。
情况就是如此的危险,如此的迫切。
所以针对荆州人在科举考试中大杀四方的事情,皇帝必须要做出改变。
解决完了其他事情之后,这件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这样做固然让荆州人不愉快,但是却能让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满意。
公平只是科举的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属性,政治平衡才是科举最重大的意义。
第1377章 魏帝国和罗马没有无法调和的核心矛盾
荆州人固然是靠着科举考试公平的理念成就了绝对的科考霸业,但是科举考试是皇帝的政治手段,而非单纯的考试。
于是郭鹏做出了拆分学业堂,强行夺取荆州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决定。
对于荆州人而言,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打击,但是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却是福音,如此一波,足以在未来数年之间扭转荆州人的优势。
这对于其他地区固然是好事,但是这也不是万年之法。
针对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事情,郭某人感觉到自己有必要考虑一下分榜录取的事情,以便于帮助那些偏远地区出身的人做官,以此维持中央集权统治。
荆州的事情是科举所面临的第一次危机和挑战。
之后的时代里,科举还将面临其他更多的挑战,对于郭某人来说,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的更改科举的规则。
至于更往后的事情,他已经无法考虑更多了。
延德十年十一月出动,到延德十一年三月初决定北返,郭鹏巡视了半个魏国,而更加遥远的剩下半个魏国,实在是无法巡视了。
或许以后等他退位了做了太上皇,倒是有机会巡视这些领土,当他还是皇帝的时候,这些地方并不能轻易前往。
郭鹏北返的路线是从南阳郡过武关抵达洛阳,基本上这条路很多人都走过,当初袁术和吕布还有孙坚都走过,道路挺好走的。
花了十几天的功夫,郭鹏回到了洛阳,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首都。
和上一次北伐回来之后不同,这一次,郭鹏询问郭瑾当他不在的时候处理政务有什么感觉,郭瑾老实回答,说感觉的确不同。
上一次延德六年郭鹏北伐,郭瑾代为处理政务,作为监国太子而工作,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被群臣轻视的感觉。
那一次,群臣多有怠慢他的人,工作不认真,经常摸鱼偷懒,处理他交代下去的任务也有些漫不经心,感觉比较糟糕。
而这一次,群臣则相对认真了许多,就算郭鹏离开也没有懈怠,依旧认真负责的协助他处理政务。
他感觉到自己获得了尊重,这让他非常高兴。
而最大的不同,还是来自于他感觉自己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了。
“一堆奏本没有看完,另外一堆已经送来了,送来的奏本之多,让儿子感到心惊胆战,父亲平日里也是处理那么多政务的吗?”
郭瑾在河南尹任上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也需要东奔西跑联络这个联络那个,问题也相当多,但是总归还是没有这一次那么凶。
感觉全天下所有的事情直往自己脸上扑,最开始那几天,不夸张的说,郭瑾连做梦都在批阅奏本。
“哈哈哈哈哈哈哈。”
郭鹏大笑不已,拍了拍郭瑾的肩膀。
“这就是实权皇帝的感觉,因为为父在这几年里把可以在职务上为为父分担压力的职位还有人都给干掉了,这样的人和职位不存在了。
剩下所有的助手,可以帮为父处理政务的助手,内阁也好,南书房也好,都是兼职,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吗?你说说看。”
郭瑾皱眉苦思。
“好处?皇帝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这的确算是好处,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你来处理,意味着皇权的扩张。”
郭鹏缓缓说道:“为父把所有在职权上具备威胁皇帝的职位都给取缔了,担任这些职位的人也给处理掉了,现在剩下来的助手,内阁也好,南书房侍读也好,有协助之责,没有协助之权。”
郭瑾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