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万的义兴社员们就不同了,不管他们识不识字,他们都被他们所属的组织召集了起来,由专门的人替他们逐字逐句地解读这篇讲话的意义之所在。
“虚君实相!”檀道真看着对面的朴自成,怎么也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朴公,连大唐都是如此,连圣君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你还有什么话说?”
朴自成讥讽地看着檀道真:“你没有认真地读圣君的这篇讲话吧?实相?哪来的相?大唐的权力属于义兴社,而义兴社的领导权分别掌握在数个委员会中,这些委员会各负其责,互相制衡,重大决策决议,必须得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檀将军,如果檀相也愿意仿着大唐的这个模式来改革高丽内政的话,我朴自成第一个举双手赞成。不过檀相会这么做吗?五年一选,连任不得超过十年,檀相愿意这么做吗?如果他愿意,朴某人回去就会成为檀相最忠实的拥甭。”
在朴自成的连珠炮般的反问之下,檀道真沉默了。
这些,檀道济是决不可能接受的。
檀道济不可能放弃军权,不可能放弃一手掌控朝堂的权力,因为他不像李泽,即便李泽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只要李泽愿意,随时都可以收回,而在高丽,一旦撒手,就再也回不来了。
另一边,色诺布德站在窗前,看着长安城头,一枚枚冲天而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这样的盛景,以前的他从来没有看见过。
事实上,所有的唐人,以前也没有看过如此盛大的烟火表演,这是屠虎,朱一联手导演的一场大型烟火秀,以庆祝李泽登基。
此时此刻,几乎所有的长安人,都倾巢而出,如痴如醉地看着满天的焰火。
这才是盛世大唐该有的景象。
“准备返程吧!”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色诺布德转过身来,窗外的焰火仍然在不停地升上天空,他的脸色却是一片惨白。“回去之后,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吧!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等到义兴社大会开完,他们就会向我们发起进攻了。”
第1121章 酬功
毫无疑问,大唐帝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障整个帝国的利益,拥有一个大政府,也是中华数千年文明沉淀的必然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之上实行政令一统,集中力量办大事。任何背离最高中枢搞小山头,小区域的做法,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对于这一点,李泽很清楚。旧唐末年的节度使分而治之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事实。
而李泽现在要做的,便是要用一个统治集团,来替代过去的一家一姓之江山。将这大唐所有的精英都收入囊中,然后再从这些精英之中挑出那些最出色的来治理这个国家,会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当然,李泽也明白,任何政治制度的改革,必然要与时代相适应,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所以他的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点点的试探,一点点的进步。
义兴社已经存在并发展十余年了,十余年的耕耘,至少在北地,义兴社已经深入人心,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而在这个基础之上,他才着手将义兴社与大唐的地方官府慢慢地融为一体。让老百姓们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即义兴社便是官府,官府便是义兴社。从有事去找义兴社作主,变成有事便去找官府做主。
这事儿,说来简单,推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多年以来的经验,告诉了老百姓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绝不去找官府。因为找官府,便意味着有可能四大皆空。
所以过去,他们依靠宗族来解决问题。
在宗族被李泽强力打击之后,慢慢地换成了找义兴社解决问题。
现在,李泽正在努力地向着第三阶段过渡。
如果第三步完成了,李泽便可以自豪地讲,他这一辈子的任务,差不多就算完成了绝大部分了。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指望一步到位。
虽然他已经确立了义兴社的官方地位,确立了最高委员会的权力,但想要在短时间内,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仍然是不可能的。在很多人看来,义兴社只不过是自己独揽大权的一个工具。这种认知,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之中去慢慢地解决。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今后很长的时间之内,慢慢地树立起这些委员会的威信。
李泽已经决定,除了军事上的事情,在今后的时间内,他将不再触碰其它的政务,要让那些委员会的主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并且慢慢地滋生出与自己分庭抗礼,可以彼此制衡的自觉来。
当然,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如何去统治如此大的一个国家,李泽还要去摸索,那些马上就要新鲜出炉的各大委员会的主席们,也需要去慢慢地摸索,适应。但李泽却极有信心,因为只要自己还活着一天,便能站在上帝的角度,去俯视这一项项重大的改革的前进情况,一旦出现了偏差,便可以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威望,将他们重新扳回到正确的道路之上来。
这一点,也只有自己有可能做到。
在自己以后,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威望了。
而当一切都按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之后,义兴社本身就将具有强大的容错,纠错能力,而到了那个时候,才是自己真正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