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按着自己的意愿来完成接下来的西域大开发,那么,成功必须要掌握话语权。
话语权这东西,一半来自职务上的权威,这是朝廷给的,另一半,却要看你本身的驾驭能力了。没有这个能力,纵然有这个权威,也极容易被人架空。
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完成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借助于他人的力量,这个时候,你就被动了。
而当你有着与人抗衡的本钱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坐下来好好地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了。
“我的大腿不是这么好抱的!”看着司马范,成功微笑着道。“不过我也愿意听听你的看法,毕竟本官初来乍到,对于西域的整体情况还不甚了解,准确地说,我不了解那些报告之外的东西。”
司马范长吁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成功的态度,等于是在告诉他,这扇大门的门闩已经拉掉了,而能不能推开这扇大门,就看他能不能在接下来打动这位年轻的都护了。
“都护是带着任务来西域的。”司马范道:“一个月前,大唐周报之上刊登了五年规划之中的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路。所以都护在未来五年之中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开发大西域。”
“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大唐经营西域已经整整八年了,但这八年来,其实只做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稳定西域,让所有人都认清西域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件事情。而现在的西域,事实之上还是极其穷困的。”司马范道:“但再穷困的地方,却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运行的规则,都护如果想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经营西域,必然要拥有自己的力量,我说的这些力量不是行政上面的。因为许多时候,行政上面的力量不见得就能行得通,特别是在大唐如今在法规上面已经有了许多的限制的情况之下。都护不能掀桌子,因为这会让都护一无所获,都护你只能在现有的规则之中起舞,然后慢慢地改变这一切。而我司马氏,愿意成为都护不掀桌子却又能达到目标的底牌。”
第1268章 彼此借重
听到司马范的表白,成功笑了笑。
不得不说,司马范的确切中了成功的软肋,算是急成功之所急了。
朝廷肯定会有投入,但这个投入的多少,却是不能抱有太大的期待的,与成功想要完成的大业相去甚远。所以,内部挖潜,自己想办法筹集所需要的资金,还是要占大头的。
西域有实力的商会现在有吗?
当然是有的。
比方说以唐吉为后台的通达商行,再比如说以袁潭为后台的袁氏,以薛平为后代的薛氏,以厉海为后台的洛阳一系商人。
但这些有实力的大商家,在过去的数年之内,他们依仗着自己的资金实力,也依仗着官方的后台,把西域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在西域赚取了大量的银钱。
问题在于,他们在这里赚了钱,然后却将赚来的钱带回到了内地,投入到了在他们看来利润更为长久或者说一些竞争更为激烈需要更多资金去布局的行业当中。
站在朝廷的角度之上,这自然是无可厚非,左右这些商行都是缴足了税款的,至于赚取的钱商人怎样配置,他们不想置喙。
而以前的西域都护府的高层,都与这些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既然没有违备朝廷的法制法规,那当然也不会去干涉。
但现在成功来了。
成功是孤家寡人一个,与所有商社都没有什么瓜葛。
作为新任的西域都护,肩负着振兴西域经济的重任,自然就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再度出现。成功想的是,在西域的地方上赚了钱,自然要留下来在内部尽可能多地循环,让钱生出更多的钱来。
但八年的时间,西域商业板块已经大致都被分割完毕了,形成了一定的固有的模式。成功想要撬动这个在官场和商场之上都很稳定的板块,那就必须要找出另外一支力量来,而且这支力量,还必须是西域本地的。赚来的钱最后仍然能落在西域本土。
然后以此为基本,迫使其它的商业集团,不得不在西域本地加码,否则,就面临着被逐出市场的风险。
在长安,成功选定了两个方向上的势力。
第一个,便是司马范为代表的司马家族。
曾经的河东世家,如今已经不可能回去了。即便回去了,内地也不可能再有他们的位置,他们只能立足于西域本土谋求发展。
而作为唐人,司马家族还是有着作为一个唐人最基本的骄傲的。在大唐开拓西域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司马家是既流了血又出了汗的。
所以,成功觉得他们是可以被倚重和利用的。
而第二股势力,则是西域本地的那些曾经的部落头人。在大唐大举重返西域的时候,总是还有不少的聪明人选择了投靠唐人。而这些部落头人,经过多年的积累,手里是有着大量的财富的。
但是在过往,这些人却是在小心翼翼地求活,丝毫不敢展露自己的财富,生怕这些财富会引起唐人的觊觎从而给他们带来灾祸。
被埋在地下的金银财宝,让成功这样的人痛心疾首。
但这些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好弄出来的。
当初唐人为了更快地平定西域,将其纳入统治之下,对这些人还是很优容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站起来反对吐蕃人。到了后来,大唐的统治稳固了,这些人就更加的老实了,也就很难找到借口来对付他们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