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坤顿时砰然心动。赚钱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游庆之最后一句话就更打动他了。想在一个乱世里混,得有强悍的武力,但如果想在一个太平世界里泥,朝中就得有人。能让游庆之说后台硬得很的,那只怕就是真的很硬。
“胡寨主,你家的麻油,那也是响当当的牌子啊!”
胡全笑道:“我家麻油是香,但可没有滋阳壮阳的功效,外头的人只怕看不起这些下里巴人的东西。”
“错了!”游庆之连连摇头:“你的麻油,配方与众不同吧!也有人看上了,找上门了,甚至连销路都给你准备好了。拿上来!”
一名随从旋即送上了一个雕刻精致的木盒子送到了胡全的手中。
“这是啥?”胡全疑惑地打开了盒子。盒子里面,安静地躺着一个晶莹透剔的琉璃瓶子,瓶子上面还贴着一张纸,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花垣麻油四个字。
“知道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吗?”游庆之问道。“是石壮大将军写的。胡全,你还敢说你的麻油没人看得起吗?我告诉你,把你的麻油装在这个瓶子里,没有十两银子,咱们压根儿就不卖。”
看着这个最多装上七八两的琉琉瓶子,胡全显然有些呆滞了。
“我的理想是,咱们花垣麻油,以后要成为贡品。胡全,你在城里的作坊位置,我也已经给你置办好了,怎么样?”
胡全连连点头,不管他的麻油生意做不做得成,但单是能与石壮大将军拉上关系,即便是赔本儿他也要做。
接下来游庆之又一一点到了霍氏、尹氏、钟氏,竟然是每一家,都给他们寻了一门与他们本身发家立业的看家本领相关的生意,在游庆之的嘴里,只要他们把厂坊开起来,那重新发家发业,就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县令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让他们实是在无话可说了。只能连连拱手,衷心感谢,浑然已经忘了早前来找游庆之本来的目的了。
“县尊,解指挥使回来了!”一名小吏进来禀告道,游庆之大喜,回来的正是时候。
“诸位今日来得巧,解指挥使也回来的巧,哈哈,巧巧的妈妈生巧巧,走,我们出去迎一迎,本县还有大礼送给你们。”
五家主事人跟着游庆之走出大堂,众人一眼便看见跟在解庆身后的那七个人。
那是他们的儿子啊!
自从他们投降了官府之后,这几个儿子,便只当是没生了,但骨肉连心,说不痛,那是假的。但眼下,这几个人虽然伤痕累累,但却活生生地站在他们的面前。
立马便是一片亲人相逢的感人场面。
解庆扬声道:“诸位,为了救他们几个出来,我家县尊,可是出了五万斤粮食,一千斤盐,从丁晟哪里把他们赎出来的。”
几位当家人跟那个刚刚回来的,齐唰唰地跪在了游庆之的面前。
“多谢县尊救命之恩,以后但有吩咐,我等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游庆之大笑着一一扶起他们:“以后在花垣,我们要精诚团结,互帮互助,一齐发家致富!”
第1321章 发展
带领自己治理下的百姓发家致富,这是现在大唐治下所有亲民官们的第一要务。自从皇贵妃夏荷在户部尚书任上,弄出了一个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指标之后,这便成了悬在所有亲民官们头上的一把鞭子,时不时地就会拿出来抽打一下他们。
不管是内部发行的邸报,还是公开发行的大唐周报,每到年末,都会将各地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给明晃晃地挂出来。
这成了考核官员们在任上是否勤勉,是否有能力的一个最直接的指标。
试想一下,当一个官员看到自己的治下,排在这个榜单的最后一名的时候,他是不是压力山大?这可是与考评挂钩的,而考评又是与升迁挂钩的。
你年年倒数第一的话,别说升迁了,不把你罢免了就算是上上大吉了。
更别说,这里头还有一个面子的问题。
大唐的官员,正在一步步地更新换代,新生代的官员们,基本上都出自于各大学院。七八成以上出自政经学院,也有其它学院转行成为了亲民官的,大家相互之间,还是比较熟悉的,与昔日同窗的较量,也就从学院一直延续到了官场之上。
各地上交给中央财政的赋税,是本地赋税收入的七成。也就是说,地方上可以截留三成,用来充作地方上的发展基金。赋税收取得越多,截留的自然也就越多。而截留的越多,便有越多的资金留在地方之上做大做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形的循环。
而且很多项目,中央财政还会拨付基金对地方来进行支持,比方说一些大型的民生工程,像各地的主干道,大型的水利工程等等,中枢各部衙都会有一个预算,然后对地方上进行拨款。所以跑钱,也就成了地方官员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谁能从中枢各部衙跑下钱来,那是谁的本事,只要能将本地的一些大型工程计划纳入到国家的各部衙的本年度预算之中,那就算是吃了定心丸。
来钱的路子其实是很多的,这就看地方官员的能力了。除了这些中枢部衙之外,像由皇后亲自掌控的慈善总会,现在也是一个有钱的主儿。像各地举办学堂、医馆、兴建抚育院等等,也都是可以向慈善总会申请基金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