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契丹人的分流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博兴有四个乡,数万契丹人,也就分成了四个居住点。这些工作,早在契丹人抵达之前,早就做好了安排,现在,只不过是按部就班罢了。
一车车的粮食从石邑运过来,各种种样的物资也源源不绝地抵达,丰沛的物资给了这些长途跋涉而来的契丹人心中大定,干活倒是更有激情了。
李泽的队伍里,多出了十名亲卫义从,五个是悉万丹部头人的子弟,五个是普通牧民子弟,耶律齐的亲弟弟耶律定是这十个人中身份最为贵重的。十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悉万丹部之中最为勇敢的战士。
除了这十个人,队伍中还多出了近二十个孩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不过六岁。
教育,同化,自然要从娃娃们做起,对于这一点,李泽是深深认同的。
一众人等经过石邑,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大青山,终于踏进了武邑境内。从秋后收割完庄稼之后开始出重,已经过去了整整三月时间。闵柔以及成德狼骑还没有多少感受,但李泽,李泌以及他的亲卫义从们却都是兴奋了起来。
如今的武邑,早就不是过去的武邑,大量的外来移民,而且还是富人的涌入,使得武邑的人口从原来的不过两千余户数万人,一下子涨到了近十万人,村廓庄舍,随处可见。而靠近大青山的地方,更是立起了无数座窖口,借助着大青山里丰富的木材,这里现在已经成了供应武邑木炭,砖瓦,石灰等物资的集中地。纵然是冬日里,每一口窖仍然浓烟滚滚,无数的马车,牛车,驴车,拖着木炭,砖瓦等物,将厚厚的积雪碾出了深深的车辙。
看到李泽的旗帜以及大队的骑兵,这些车辆忙不迭地将自己的马车赶到了路边,为李泽让开道路,当李泽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这些人都是大声地欢呼起来。
李泽也拉下了蒙在脸的围巾,微笑着向这些百姓们挥手致意,他的每一次挥手,都会引来更大的欢呼之声。
李泽带给武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而武邑,也是李泽的基本盘,正是有了现在这个富裕的武邑,李泽才有着更多的底气大步前行。
骑兵经过了李泽早前居住了十多年的庄子,那里现在有了新居客,便是李泽的二叔李安民。
“闵柔,你代表我去看看二叔吧,我就不去了。”李泽转身对闵柔道。“马上要过年了,看看二叔哪里还缺什么东西。”
“遵命!”闵柔策马扬鞭而去。
对于这个二叔,李泽倒是没有什么恶感,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感。如果以后自己以后能顺利拿下北地,成为北地之王,稳固了统治基础,那么有着丰富执政经验的二叔,倒也可以再度出山来给自己搭个帮手。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等自己成了气候,想来他也不会再有别的什么想法了。到了那个时候,只有自己好,他才会更好。
第0264章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李泽将软垫子挪到了王夫人身旁,挨着王夫人坐下。手里拿了一把火钳,慢慢地一块一块地翻捡着火盆里的银炭,蓝色的火焰无声无息地窜高。火盆一边煨着的铜壶里水汽蒸腾而上,传来咕嘟咕嘟的翻滚之声,显然是水已经开了。
李泽拖过一边的矮几,拿过了一个大号的紫砂壶,提起铜壶将沸水在紫砂壶外面浇了一遍,这才放下。然后打开一个密封的小瓷罐,用木匙从内里妥出一些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再度提出铜壶,将滚开的水倒了进去,伴随着水汽弥漫,一股茶香也在屋里弥漫开来。盖上紫砂壶的盖子,李泽捧起紫砂壶,晃动了几下,将这头茬水倾倒在一边的盆里,再度揭开盖子,倒进了沸水。
看着李泽在哪里忙活,王夫人不禁笑道:“公孙先生以前说过你对茶道几无研究,有失身份,但我看你现在弄这开水冲茶,倒也煞有介事,有模有样了嘛!”
李泽抬脸一笑:“喝茶,除了解渴这个最基本的功能之外,当然也有一些药用的功能,能补充身体之中缺乏的一些东西,就像那些口外的番人,他们多吃肉食,如果不饮用茶,时间一长,不免身体就会出问题。而之所以把喝茶弄出一种仪式感,搞出一大堆的事情,纯粹就是那些士大夫吃饱了没事儿干鼓捣出来以显示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罢了。这样的花活儿,儿子要是没事了,也能弄出来一整套呢。”
“就是你眼前在搞的这一些?”王夫人乐不可支。作为大家族的女儿,茶之道她自然是精通娴熟的。在她看来,儿子刚刚的那些动作,当真是笨拙而又好笑。
“儿子正想着呢!”李泽估摸着紫砂壶里的茶水温度差不多好了,一边说着,一边提起壶来,往小盅里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给了王夫人:“母亲且尝尝。”
先是浅浅地啜了一口,接着便端杯一饮而尽,王夫人笑道:“虽然说这茶喝起来仍然不习惯,但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先有苦,涩之味萦于舌端,过后却又有甘甜清香回味。”
“母亲去看着吧,以后儿子一定弄出一套饮茶的规制来,然后让大家趋之若鹜,将这煮茶啥的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李泽豪气满满。
“你倒是口气大,自陆羽著《茶经》,煮茶之道早已经深入人心,你这一套,只怕真会被人笑话浅薄的。”王夫人摇头道。“就算不喜,你也总要了解一点,也要勉强喝一喝,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交际的一种手段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