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发生了很多事情。
当李泽在易水河畔击败张仲武的时候,河东韩琦,李存忠两部联手,悍然吞并了苛岚军,忻州军,在李泽上书朝廷报捷的时候,河东韩琦的奏折也到了长安之中。
韩琦是高骈临死之前推荐的继承者,朝廷当时按惯例先册封韩琦为河东节镇留守,也就是一个代行河东节镇节度使职责的意思,现在韩琦在吞并了苛岚军和忻军之后,正式要求转正,担任河东节度使,并且以李存忠为副使。
长安,皇城。
李俨的心情这些天实在是好的不得了,易水河畔大捷,涿郡大捷,连接而至的捷报,让整个长安城都沸腾起来了。
现在的大唐虽然实际上分崩离析,但名义上大家还是奉长安为主的,这也是李俨还心心念念要重复祖上荣光的原因所在,张仲武是第一个跳出来举旗造反的,这样的人,如果不及时铲除,反而让他坐大的话,只怕天下节度使便要群起而效之了。
只可惜,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高骈,还远远不足以将张仲武击败。
李泽的武威异军突起,而这个人李俨还自觉是自己一手简拔起来的,不是自己同意三镇合并,打造了一个超级大镇,怎么可能如此快地就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呢?
对于卢龙的地理位置,战略要点都烂熟于胸的李俨自然明白,夺得了涿郡对卢龙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惜了,现在那边必然已经因为天气原因而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了,否则趁势打敌,必能一举收复蓟城,光复幽州啊!”站在五凤楼台之上,双手撑着栏杆,斗蓬之上落满了厚厚一层雪花的李俨,却仍然兴致勃勃地对身边的田令孜道。
“陛下,李大将军与张贼这一战,虽然取得了大胜,但实际上,却也是一场惨胜。”田令孜道:“李大将军不愿陛下太过于忧虑,所以在奏折之上报喜不报忧罢了。”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李俨惊讶地道。
“是啊!”田令孜接着道:“我与千牛卫左将军公孙长明在饮宴之时,谈起过这件事情,易水河畔一战,李大将军实则上是孤独一掷了,其麾下万福,梁晗所部,伤亡泰半,战后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没有长时间的休整,不可能再投入战斗,而李大将军费尽心力打造的千人陌刀队,这一战,也损失了一半有余,便连大将军的心腹大将李瀚也重伤卧床不起,听说因为这次受伤,原本定下的婚事,也不得不推迟了。”
“损失如此之大,大将军在奏折之中居然不提,这与某此人有小胜便喋喋不休地向朝廷索要赏赐,索要官职,真成了鲜明的对照,大将军忠君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啊!”李俨感慨地道。“田卿,大将军高风亮节,但朝廷却不能辜负于他,当然要重重地赏赐,只是大将军还不满二十,便已位居三品,该如何赏赐呢?总不能直接封为郡王吧?其父李安国,也只是郡王呢!”
“大将军必然不在乎这个。”田令孜笑道:“陛下如果真想赏赐大将军,不如将恩典给予他的夫人,母亲,以及他那未出世的儿子吧!”
“那可还得等上几月呢!好像还有四个月,其妻才能生产吧!”李俨大笑起来:“先赏赐其母,其妻一些财帛吧!丰厚一些,不要让人说皇家恩薄。”
“是!”
“对了,河东韩琦所请之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商讨结果如何?”李俨突然想起一事。
“陛下,三省意见不一,汪中丞闭嘴不言,陈尚书令认为理所当然,而臣?”
“你反对?”李俨有些意外:“高帅临死之前所奏请提拔之人,应当不会有错吧?”
田令孜躬身道:“陛下,以前臣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人是会变的,张仲武当年提兵前往卢龙之时,何尝不是国之栋梁,但如今呢?”
李俨一惊:“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说韩琦有不臣之心?”
“这个臣不敢断言!”田令孜却是打起了太极拳,道:“陛下,臣听说,苛岚军,忻州军在高帅指挥的最后一役之中,不顾安危,奋勇追敌,伤亡惨重。退回河东之后,便一直受韩琦与李存忠的逼迫。现在更是被二人吞并。至于早前的横野军,代州军,更是高帅最后战的主力,反而是韩琦指挥的大同军,在最后一战之中,什么也没有干,倒是保存了实力,现在成了一家独大了。”
“还有这样的事情?”
“陛下,还有云中守捉张嘉,亦为韩琦所逼,不得不放弃驻扎之地云州,冒着极大的风险移师蔚州,要不是得到了李大将军的支持,早就被卢龙军队给灭了,现在张嘉站稳了脚跟,便立即出兵威胁妫州,为李大将军围困幽州出力呢。”
“韩琦想干什么?”李俨有些恼火地道。
“臣不知道!”田令孜道:“韩琦想当河东节镇,而河东节镇在名义之上也是属于北地行军大总管的麾下,陛下何不诏令问一下李大将军,看李大将军是什么意见呢?这既显示了陛下对于李大将军的尊重,也避免了让韩琦埋怨,如果李大将军不同意,陛下只需将这个结果告诉韩琦就好了,反正韩琦这个留守,行的也是节度使的职责,区别并不大嘛!”
李俨沉默了一会儿,这里头的区别当然大了。不过田令孜这么说,也有道理,看起来李大将军对于韩琦是很不满意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