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制度形成文件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重头戏,十二卫的领军将军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深刻的领会到了这一句话,李泽能走到今天这一地步,归根到底,还在他的武威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秦诏领左骁卫,正三品,驻扎棣州。
柳成林领右骁卫,正三品,驻扎莫州。
李存忠领左武卫,正四品,驻扎太原。
张嘉领右武卫,正四品,驻扎朔州。
屠立春领左威卫,正四品,驻扎河中。
石壮领右威卫,正四品,驻扎潞州。
薛冲领左金吾卫,从四品,驻扎涿州。
田平领右金吾卫,从四品,驻魏州。
闵柔领左领军卫,从三品,驻易州。
沈从兴领右领军队,正五品,驻沧州。
王思礼领左千牛卫,正三品,驻镇州。
柳如烟领右千牛卫,驻武邑。
十二卫将领就此分割完毕,秦诏的左骁卫,李存忠的左武卫属于保皇一党,薛冲的左金吾卫与田平的右金吾卫算得上是中间派,但偏向于李泽,另外七卫,皆是李泽嫡系亲信所掌控,另外一个张嘉,虽然算不得是李泽的亲信,却与韩琦李存忠等人结怨极深,在政治立场之上,也是毫不犹豫地一屁股坐在了李泽一边。
在军事力量之上,李泽毫无疑问地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十二卫中,除开千牛卫担负着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宿卫,以及武邑镇州等地的卫戍之外,其余十卫,皆被划为野战部队。
原本的监门卫,则被李泽直接剔除了武装部队的行列,直接列为了特殊部门,虽然也会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就整体而言,却是上不得台面了。再加上李泽根本就没有公之于众的内卫的存在,监门卫的权力和作用,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
通过政改和军改之后,李泽其实已经通盘掌控了整个局势,李存忠和秦诏虽然各领有一卫,但受到的挚肘太多,哪怕就是李存忠所部仍然驻扎河东,但他不能在自己募兵,不能自己征收粮草,一切全靠朝廷拨予,已经捆上了他的手脚,而原河东下属各州,虽然现在仍是他们自己安排的官员,但想要在私下里接济李存忠的军队,首先便要能过户部审核这一关,在财政一盘棋的大背景之下,本来就瞪大眼珠子盯着他们的户部,正愁找不到岔子寻他们的麻烦呢?
而除开户部之外,还有监察机关的审查,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道道的枷锁,而这些律法,也是一个个的雷区,触犯了任何一个,李泽都有正当的理由将他们拿下换上自己的人马。
当一支军队的粮草,军饷,装备都被牢牢的控制住的时候,他能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很少了。就算是想要造反,愿意跟随他的人也不会很多,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样做的前途,似乎是极为渺茫的。收益很小,风险极大。
更何况,在李泽的军事体制之下,士兵们的收入是极高的,至少,比他们以前的收入要高得多。以前当兵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当兵,可是能养活一家人的。
第0499章 朱温自立
李泽对于这个时代最苦恼的问题,大概就是消息传递的速度了,信息的闭塞,通信的不畅,在很大程度之上,会影响到政策,命令的具体执行。就像打仗的时候,只能在最开始尽可能地将所有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想到,然后相应的做出一些应对,而真到了打起来之后,意外仍然会不时发生,这个时候,便不能指望什么全局统筹了,只能依靠战场将领们自己的判断力。有时候一场大雨,或是一段道路的垮塌,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场的局势,该到的到不了,而其它方面却并不知晓这样的变化。
但有的时候,他却又极是喜欢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因为他可以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就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有时候会伤到自己,有时候也会打击到敌人。
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来改善自己体系之中的政令,军令的畅通了。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信息的重要性,哪怕只是比敌人早哪么一点点时间知道消息,也能给予敌人最大的打击。
就像现在这样,他就很享受信息闭塞所带来的好处。
长安方面送来的消息,已经确认了在长安,希望朱温废唐自立的派系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敬翔的离开,使得这一部分人找到了最好的机会。
朱温其实并不是一个脑袋不清醒的人,但在眼下这样的局势之中,对于那张椅子的极度渴望,却是冲昏了他的头脑,敬翔可以算是他身边的一块亘古寒冰,总是能在他最兴奋的时候,适时地给他泼上一头冰水,并且有理有据地用分析让他重新冷静下来。
但现在,这个人不在了。
改朝换代,对于朱温麾下的那些文武官员来说,就意味着巨大的功名利禄,而且大他们看来,眼下除了北方的李泽还堪一战之外,长安往南的那些节镇,在战斗力上统统都是渣渣,一统南方之后,再与李泽决战天下,那时候李泽只怕连北方都还没有搞定。
在这些人夜以继日的进言之下,朱温终于动摇了。
现在,他们连国号都已经拟定好了。
大梁!
得到这个消息的李泽,在当天开心得连喝了好几杯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