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沉思片刻,道:“你回去之后,告诉柳成林,我会给他一个卫的兵力,驻扎涿州的薛冲的左金吾卫会在一个月后抵达,柳成林有一个月的时间,给我将边境之上的这些渣滓扫荡干净。”
“明白了。”李睿兴奋地道。两个卫的兵马参战,这可是一场大战了。
“这一场战事,以拔除这些奴军的屯集点为战略目的。”李泽接着道:“告诉柳成林,这场战斗,不以占领平州多少城池为目的,也不以消灭邓景山多少部队为目的,我要的,只是将那些屯集点打扫干净。绝不能让这些屯集点在边境之上成了气候。”
虽然有些诧异,但李睿还是点头应是。
“你回去的时候,还要带着一个人一起回去。”李泽突然笑道:“这是你们右骁卫的判官,叫顾寒。”
“明白。”李睿极其聪明,李泽这么一说,他大概也就明白了这个叫顾寒的判官,只怕是带有特殊使命的。
“李浩,说说棣州的情况吧!”李泽转头看向另一员大将。
“公子,现阶段,棣州那边主要还是在进行军队的融合,调整工作。”李浩站了起来道:“秦大将军率两万左骁卫入棣州,与原驻棣州的我部五千甲士共同整编为左骁卫。双方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磨合,军官需要调整,军令、操典需要重新适应,所以到目前为止,左骁卫还只能说是初步具备战斗力。”
“明年开春,整合能不能完成?”李泽直截了当的问道。
李浩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能完成。”
“嗯!”李泽嗯了一声:“再说说棣州整体的情况以及对面的平卢的反应吧?”
“平卢候希逸对于我们一直深具戒心,在我们当面,一直是备有重兵,在秦大将军率兵入棣州之后,他更是将其几乎所有的精锐力量都布署到了我们正面,根据情报显示,光是近一个月来,但有超过两万官兵被调动。双方在边境之上的摩擦其时也一直没有断过。在秦大将军入棣州之前,我们已经在对面占据了数个战略要点了。围绕着这些要点,打打停停,一直也没有停过,只不过规模不大而已。”
“刺史杨卫、长史卢冠,从上任伊始,便一直在为战争作准备,这两年下来,棣州已经积蓄了五万大军一年可用的粮草,一旦开战,左骁卫不需要中枢调动粮草,本地就可以支用。打平卢,用不了一年吧?”李浩自信地看着众人,笑了笑。
李泽也是笑了起来。杨卫,卢冠,这都是义兴社的骨干成员,从上任开始,便在为拿下平卢作准备了,有备而无患,到了需要派上用场的时候,顺手就可拈来了。
参加会议的韩琦则是有些震惊,棣州竟然在无声无息之间便备下了五万大军一年的粮草,他们自然不会无令为之,很显然是受到了李泽的授意,也就是说,在很早以前,李泽便已经打定了主意了。
当然,作为兵部尚书来说,棣州不需要支应粮草,当然是极好的。
李泽花了整整半天的功夫与他沟通了接下来的镇州朝廷的战略计划的改变,才终于勉强说服了这位兵部尚书。
在韩琦看来,这一次的饼,着实有些画大了。
东北要与张仲武干上一场,以战促和。这是在今年年内就要完成的事情。
西北要与吐蕃干上一场,这一战最是难打,前期只怕要吃败仗,那些边镇官兵可不比过去,早就不能打了。而镇州朝廷却只有等到他们败了,支持不住了的时候才能插手,这在形式之上是很被动的。此刻站在了中枢的高度之上,韩琦却又格外的讨厌起这种地方割剧来了,如果能让朝廷兵马预先入驻这些边镇,吐蕃还会来吗?只怕吐蕃人会认真地想一想能不能捞到什么东西?可现在,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边镇失败然后才能插手。纵然只是防守反击,但战场之上失了先手,打起来可就麻烦多了。偏生这一次要抵挡吐蕃人的,是李存忠与张嘉两人的部队。
张嘉也就罢了,李存忠的部队,那可都是他韩琦的心头肉啊。
第0531章 进退两难的韩琦
对于韩琦来说,这一仗不但要打,还要打好,要打出河东兵的精气神儿来。只有仗打好了,自己在中枢才能坐得更稳,说话才更有份量。如果打败了,打输了,那李泽便有了充分的理由调整李存忠的部队,调进自己的心腹,对河东军进行大规模的改组。一旦走到了这一步,那么,河东军也就不再是河东军,而是要真正的变成朝廷的左武卫了。
现在他发愁的是粮饷。
作为朝廷的兵部尚书,他当然知道,虽然朝廷今秋丰收,但并不富裕。李泽所行使的经济政策是以粮食为基础储备的,所有的价格都与粮食挂钩,为了保持治下的经济平稳,便要保持粮价的稳定,所以,那些常平仓内的储备粮,不到紧要关头,是绝不会动用的。而刨开这一部分,朝廷所剩并不多,还要支应潞州,卫州等地,这些地方因为今年的战争,几乎处于绝收状态,完全靠朝廷以工代赈在撑着,而这种状态,还要撑到明年秋后。虽然从江南在源源不断地运来粮食,但整个态势,仍然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之中。
李泽先前与李浩的谈话,给他挖了一个绝大的陷阱。
区区棣州一地,两年时间,便储备了五万大军一年的军需,而这,还是在完成了上交朝廷的战备粮的任务之后所余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