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无他,《麟德历》经过六十几年使用后,缺点暴露得已经非常明显。有关日食,月食的预测,基本就没怎么准确过。与农历对应的月亮亏盈,也越来越对不上号。(注:李淳风在制定麟德历时,否认了岁差的存在。导致麟德历用得越久,积累的误差越大)
“我当然知道不怪宗楚客,只是谁来解决这个麻烦!”张九龄终究心软,不愿张潜稀里糊涂卷进政治旋涡,主动向他交代,“改历法,涉及的可不只是历法精确与否。很多命数、气运、天象等相关的东西,特别是与皇家相关的说法,都得一一着修正。韦巨源未必是真糊涂,而是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能不揽这个摊子,就不揽这摊子。而迦叶至忠又没本事揽。”
“哦!”张潜终于明白了应天神龙皇帝李显召见自己的意思。上头的秘书监正监老糊涂,底下了钦天监正监才不堪用。自己这个少监,不偏不倚,刚好拉过来应急。
正哭笑不得之际,却发现,张九龄的脸色忽然变得极为凝重。紧跟着,又听对方压低了声音,用蚊子哼哼般的幅度,郑重提醒,“我总感觉,宗楚客这节骨眼儿上揪住《麟德历》的问题不放,未必是出以公心。所以,用昭,你今天,千万好自为之!有些事,不做,未必是错。做了,反而未必有功。”
呼,风从河面上吹过,带来一股透体清凉。
张潜立刻心知肚明,在风中冲着张九龄,轻轻点头。
……
“呼——”晚春的熏风,吹过光宅坊内某座院落,槐树花如同纸屑般,纷纷扬扬。
“师兄,人马已经准备就绪,这回,保证万无一失!”高僧慧明快步从槐树花下穿过,身影宛若鬼魅。
“除魔!”高僧慧范双手合十,沉声命令。脸上的皱纹,交错宛若刀疤。
“是!”慧明躬身答应,转身离去,背后留下一片郁郁葱葱菜畦。
池塘畔的菜畦内,曼陀罗已经长到了两尺多高,停在枝头的花苞,宛若以一支支高耸的鬼角。
第二章 朝会
温暖的阳光透过刚安好没几天的拼色琉璃窗格,照进紫宸殿内,在半空中留下几道明显的光柱。
有细碎的灰尘在空气中飘浮,尤其在光柱范围内,可以看得极为清楚。特别是每当有人走动,或者高声说话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灰尘像水流一样翻滚。
秘书监少监张潜,跪坐兵部侍郎张说身侧不到两尺的位置,一眼不眨地看着灰尘在光柱范围内的变化,年轻且白皙的面孔,就像寺庙里的塑像一般平静。
不是他故意溜号,而是朝堂上正在讨论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知识范围。什么白经、黄经、入宿、去极,全都是他以前听都很少听说的名词。而“天火地水相交,阴阳既生”之类的古代天文理论,更是让他不明觉厉!
在张潜看来,日历就是日历,另一个时空当中,无论华夏人以往习惯用的农历,还是世界通用的公历,都一种标记和计算时间的工具而已。除了能让人记住一些特殊日子和展示节气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作用,更不代表任何高深内涵。
而此时此刻,朝堂上的其余所有人,恐怕都不会赞同他的观点。特别是那些以宗楚客为首的“修历派”,已经将历法准确与否,上升关乎到国运兴衰的高度。仿佛再出现几次月食或者日食推算失败,就会导致上苍降下灾难,让大唐顷刻覆灭一般。
以韦巨源为首“维持派”,则列举大量的事例,证明《麟德历》,仍然具备当世任何一部历法,都无法超越的优点。特别是在推算节气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位置方面,推算出来的结果与浑天监实际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
“什么叫做微乎其微,不过是因为距离远,即便位置出现变化,在浑天黄道仪上,也观测不出来罢了。”卢藏用不知道得了谁的暗示,忽然站了出来,对“维持派”的证据发起了猛攻。
这话,可是有些犯众怒了。浑天黄道仪乃是四十多年前,由李淳风带头,浑天监与将作监精诚合作的结晶。此物由内外三层青铜圆环构成,可以极为方便的观察和测算天空中大部分星辰的位置变化,甚至可以推测并且提前展示月亮的位置。制造成功之后这么多年来,周边诸多国家想要仿造,却因为无法保证圆环的同心性,不得不相继放弃。
而今天,卢藏用一句话,就将浑天监和将作监几十年来最引以为自豪的神器,给否定了,浑天监和将作监的官员们,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当即,纷纷将矛头对准他,厉声呵斥,“胡说,卢侍郎,你不懂可以,但是切莫信口雌黄!”
“呵呵,卢侍郎,你所长并不在此,还是不要随便开口了吧!”
“卢侍郎,这可不是作诗,也不是山中辟谷?”
“卢侍郎,终南山里的杜鹃又开了一茬了。昔日山中隐士,如今何在?”
……
“从月宫所在位置,就能知晓,卢某此言非虚!”卢藏用半数本事,都在一张嘴巴上。因此,毫不犹豫地就展开了反击,“为何浑仪观测到的月位,与麟德历所推算的结果,屡屡出现不同。原因无他,月宫距离地面近,位置变化容易看得见。而五星,待尔等在浑仪上能看出其位置与往年的不同,恐怕其去原位已经不止万里也!”
话音落下,四周围,立刻又响起了一片反驳之声。浑天监的官吏们,简直恨不得一起用口水,将卢藏用活活淹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