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士绅免税集团,清朝皇帝的做法是,老子不管你是谁,你家有多少地,就给老子交多税,不然,宰你丫的没商量。
华夏历朝历代对于商人的税收也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商人居无定所,所以很容易偷税漏税。到了清朝,商贸限定在规定的区域之内,大商人不交税就等着抄家,谁敢不交。
大量的自耕农,和大量的商税关税使得国家的经济提升,社会稳定。
后来晚清时期,土地兼并不可避免的出现,江南的土地兼并也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地步,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
可是话说回来,太平天国把南方都打烂了,可也从另一方面替清解决了这个土地兼并的问题,人口减少了地自然就多了。所以,清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外敌入侵,清朝当权者要不停的把巨大的财政压力,转化到百姓头上,增收那么多苛捐杂税,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导致各方阶层离心离德,说不定他还能坚持。
“再加上其他赋税,两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所以我大汉天军一到,各地箪食壶浆。”
朱五脑中一边想着学到的历史中的得失,一边听着杨宪说话。
“推行新税法和清查人口田亩是德政,但是操之过急不可,两地百姓饱受战乱,当先以稳定人心为要紧!”
杨宪继续说道,“所以,臣请奏主公,斗胆请主公免除鄂地湘之中,战乱频发之地的赋税,给百姓休养生机的时间,同时百姓得到了主公的仁德,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免税?
文臣们相互看了一眼,低下头默不作声。
那可不是一州一县的地盘,而是两个行省之地。当初汉王吞并淮西诸地之后,因为濠州是汉王的老家,定远和州是汉王的福地,所以这几个地方才减免了一年的赋税。
但是现在,你杨宪一开口就是两省……
鄂地战乱频发,徐寿辉曾经是天下第一批造反的,他的天完曾一度席卷鄂地和湘地的一部分。后来元廷调集了百万大军,在这个地方反复的厮杀,一打就是好些年。
当真是民生凋敝,城池残破,而且由于战争地方的豪族更加横行。
朱五的手指不住的敲打桌面,众人等着他出声。
“杨宪!”
“臣在!”
“你说这些,老成谋国之言!”
杨宪是大汉中实干派的代表,从江浙一带到江西的屯田和军垦,还有人口田地的清查工作,都是他带着那些实干派的官员们尽心尽力做成的。
这些日子,朱五去过京城之外,光是京城玄武湖一侧,屯田就高达七百多万亩,还有那些流民安置田,河堤上的清淤田,等等。这样的臣子,在平时的存在感很低,可是在建设上的成就非常的大。
“臣,只是实话实说!”鬓角有银丝的杨宪继续说道。
“传旨!”
朱五一说话,书记官拿起了笔墨。
“杨宪于农事有大公于国家,加封杨宪为襄城伯!”
第085章 国庆
“臣……”
群臣和杨宪都愣住了,后者更是不可置信一般。
开国之时朱五说过,非军功不得封爵,文官们除了李善长谁有爵位?可是现在,杨宪居然得了一个伯爵?
“我曾说过,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百姓们吃饱!”朱五正色的带着微笑说道,“可是我也知道,说的可能是大话。但是你不一样,你什么都没说过,却一直在默默的做着。”
“我还不是汉王之时,你投入我的麾下,从占据金陵开始,你就开始兴建屯田,安置流民,开垦荒地。从开垦田地,到分发良种,到给百姓组织耕牲畜,为了给百姓农铁制的农具,你没少和各部打官司。”
“你所作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天下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听说赣省汀州的百姓,因为你清查田亩,发放土地组织屯田,自发的给你建了生祠!”
见杨宪要开口,朱五打断他,“这是好事,百姓爱戴你也等于爱戴大汉的德政!”
杨宪不到四十的年纪,常年在田间奔走,不辞辛苦没日没夜。虽说有些功利心,可是当官的谁没有功利心呢?蓝衣人战战兢兢的把汀州百姓的举动奏报上来。
可在朱五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事。
天下无农不稳,一个杨宪带领一群实干派,迅速的让大汉境内的百姓安定,迅速让农业恢复生产并且爆发出勃勃的生机,别说立生祠,就是立庙,朱无都赞成。
“不但是你,你是屯田安置使,你下面那些出力的官员们,有功的也奏报上来。我要大大的嘉奖,奖赏。”
“你们的功劳,不亚于那些开疆拓土的将军们。打仗要死人,而你杨宪做的,却是活人的功德!”
“该赏!”
朱无话音落下,杨宪泣不成声,“主公!”
当日他一介穷苦书生,于乱世之中投奔过江而来的朱五,心中未尝没有侥幸之心,他成功了,登上了大汉的高位,成了朝廷的大臣。
可越是位高,看到那些流离的百姓越是不忍心。他不是淮人,更不是江浙的士人,只能靠着苦干才能在大汉立足。
现在他所作的一切,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得到了君王的认可,心中百感交集,再也控制不住的眼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