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意外,乌合之众注定打不赢正规军,即便是有奥斯曼政府在操控也不行。
不过作为胜利者的波斯人也没好过,由于波斯军队不留俘虏,断了难民投降的后路,战斗进行的格外激烈。
这也就罢了,无非是损失大一点儿。最麻烦的是难民数量太多,想要击溃容易,想要全部歼灭掉就难了。
即便是波斯军队已经严加戒备,还是有多股难民流窜到了后方,搅得波斯地方不得安宁。
在仇恨的力量下,这些难民已经脱变成了流寇,一路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暴行令土匪强盗都要汗颜。
据不完全统计,战后波斯总人口下降了150万,经济总量下降了四分之一,损失之大可以想象。
……
发生在波斯的惨剧很快传遍了欧洲大陆,造成的影响远远没有弗朗茨想得那么严重,绝大部分欧洲民众都是吃瓜群众。
这个年代,奥斯曼人也罢、波斯人也罢,都属于没有人权的种族,主流社会根本就不把他们当成一回事。
除了少数圣母党在吆喝,要求欧洲各国救济难民外,大部分民众都在冷眼旁观。自己都还吃不饱饭,谁顾得上别人啊?
为了一日三餐,大部分工人每天都要在工厂里埋头苦干十几个小时,不敢生病、不敢休假,获得的报酬也仅仅是只能裹腹。
让政府出钱救济奥斯曼难民,开什么玩笑?国内还有一大帮子需要救济,政府都救济不过来,居然敢拿钱给敌人,这是赤裸裸的叛国!
圣母党没有折腾出几朵浪花,就被铺天盖地的抨击声所淹没。奥斯曼帝国才没落没多久,没有百八十年的时间,大家是很难淡忘仇恨的。
伦敦
作为这场惨剧的总导演之一,格尔斯顿首相很满意局势的发展。尽管伤亡大了一点儿,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次性损失了这么多人口,奥斯曼帝国的内部矛盾已经大大缓和,这颗牵制奥地利的钉子总算是保住了。
难民在波斯大肆破坏,又为不列颠入侵波斯创造了机会,完全是一举两得。
外交大臣麦克林:“首相阁下,这是奥斯曼政府发来的外交照会,他们希望我们履行承诺,给他们提供一笔平叛经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危机已经渡过去了,给他们提供贷款的风险大大减小。
不过也不能够确定,现在波斯人正在屠杀难民。为了活命,这些人很可能会再次返回奥斯曼帝国。
或许这个人数会大大减少,但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返回,奥斯曼政府马上又要陷入困境中。
而且经历过这一遭后,这些活下来的难民,恐怕也不能安心生活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人已经学坏了,不适合当顺民。”
格尔斯顿首相点了点头:“这是必然的结果,不过总得来说,奥斯曼帝国局势还是发生了好转。
这些变成了暴民的难民,就让奥斯曼政府自己处置吧!无论是处理掉,还是严加管教都和我们没有关系。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帮忙重创了波斯人,算是我们的朋友,不列颠从来不亏待朋友。
只要确定奥斯曼政府统治稳定了下来,拥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贷款。
外交部可以和法国人沟通一下,要扶持一颗钉子牵制奥地利,也不能全部都由我们出力。
如果法国人肯出力,那么奥斯曼陆军的训练可以交给他们。”
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食谱
格尔斯顿没有被眼前的好消息冲昏头脑,独吞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固然很好,可是要扶持奥斯曼帝国牵制奥地利,就不是不列颠一家能够做到的了。
现在奥斯曼帝国没落,维也纳政府可以冷眼旁观,任由他们施为。一旦奥斯曼帝国有崛起的迹象,情况马上就回发生变化。
要是某一天维也纳政府突发奇想,要拔掉背后这颗钉子,英国人实际上也是鞭长莫及。
伦敦政府不可能为了奥斯曼人和奥地利干一仗,无论胜负如何,都只会便宜法国人。
所以拉法国人下水是最好的选择,不求奥斯曼帝国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只要他们存在着,就能够让奥地利不能全力进入欧陆争霸。
在无法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奥地利自然没有办法冲破阻碍统一德意志地区,甚至为了自身战略安全,奥地利人还必须要拖法国人的后腿。
法奥互相扯后腿,英国人就可以在两者之间玩儿平衡,实现自身的战略目的。
麦克林摇了摇头:“首相,这恐怕有些麻烦。法国金融界不看好奥斯曼帝国,第二次近东战争过后,法国银行就没有向奥斯曼政府发放过一笔贷款。
拿破仑三世在位的时候,和金融界关系很糟糕,现在依然没有缓和。就算巴黎政府肯支持奥斯曼帝国,他们也没有办法拿出太多的资金来。”
不要看法国金融界是拿破仑三世的支持者,就认为双方没有矛盾了,实际上从拿破仑三世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建立国有银行开始,双方就已经分道扬镳。
原时空拿破仑三世就是被金融资本家们赶下台的,现在没有普法战争的大败,金融资本家们自然没有实力跳反。
不过金融界和巴黎政府关系恶化也是不争的事实,拿破仑四世继位过后,巴黎政府虽然吵吵吵,但是在经济上依然延续了拿破仑三世时代的政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