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幻想着在非洲大陆拼搏几年,存够了钱就回老家置业。现实却是在非洲大陆生活几年后,大部分人都留下了。
没有办法,收入是关键。非洲大陆缺乏劳动力,普通工人的待遇自然比本土高。
拿惯了高工资后,再回去拿低工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口,殖民政府可是鼓励大家带家属的。现在的非洲已经不是蛮荒之地,不少人为了生活方便,还会举家前往殖民地。
弗朗茨点了点头:“移民工作,继续抓紧。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一旦经济危机结束,后面再想要有这么多移民,可就不容易了。
国外的情况怎么样,巴黎会议进行到了那一步,短期内各国有没有可能达成共识?”
“是,陛下!殖民部已经制定的计划,会尽可能在经济危机中吸收移民。”斯蒂芬回答道。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欧洲各国都深陷经济中,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
不过,总体上局势还是稳定住了。法国人已经镇压了意大利人起义,拿破仑四世直接军管了巴黎,反对派有心捣乱,也无力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普德关系急剧恶化,因为莱茵兰起义的爆发,直接捅破了维系两国关系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按照约定,莱茵兰起义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临近条约上的交接期,德意志联邦政府想要提前交接,遭到柏林政府拒绝。
为了获得更多的移民,普鲁士人派兵镇压了起义,强制迁移了大量人口离开。
从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柏林政府基本上已经掏空了莱茵兰地区的精华,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师这些人才,几乎是一网打尽。
在欧洲各国的干预下,柏林政府才刚刚和德意志联邦帝国进行交接,只是这个进度非常的慢。
初步估计,柏林政府可能会拖到年后。现在他们还在利用最后的时间挖人,或许德意志联邦帝国接收的时候,当地就连技术工人都没了。
受经济危机影响,巴黎会议进行的非常不顺利。各国政府的心思都不在会议上,甚至有人还异想天开的想通过殖民地转嫁危机。
在殖民地争夺中,大家是各不相让。加上英国人又在故意搞事情,似乎是想要混水摸鱼,让巴黎会议的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弗朗茨点了点头,普鲁士王国从莱茵兰地区弄走了上百万移民,德意志联邦帝国能爽才怪。
这都是在挖德意志联邦帝国的墙角,莱茵兰地区最宝贵的不是矿产资源,而是这些高素质人才。双方没有直接开打,都已经算是很克制了。
至于英国人故意在各国间留下隐患,这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要是他们不干,弗朗茨才会觉得有问题。
巴黎和会是为了调解各国矛盾、减少国际冲突召开的不假,但是站在英国人立场上,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减少他们自己和各国的冲突。
别的殖民帝国会不会发生冲突,这关他们什么事?故意挑拨各国关系,完全是约翰牛的习惯性操作。
要是欧洲各国的矛盾都没有了,大家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伦敦政府还睡得着觉么?
第一百八十八章 聪明人
经济危机的影响,比弗朗茨估计的还要大上几分。受蝴蝶效应的影响,现在全球的工业总量要比历史同期高得多,然而市场却没有增加多少。
经济危机爆发后,这些隐藏的危机的都暴露了出来。到了1876年底,经济危机已经漂洋过海,蔓延到了美洲大陆。
最先被殃及池鱼的不是北方的资本家,反而是南方的农场主。
纺织业产能下降的不只是奥地利,欧洲各国都一样,这直接导致了市场对棉花需求量下降,南方的棉花第一次大规模出现滞销。
看似普通的事件,影响却是深远的。美利坚联盟国出现了发展自己棉纺织业的呼声,并且有人开始行动了。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农场主们已经不甘只做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向下游产业伸手。
收到情报的弗朗茨只是一笑而过,联盟国发展工业对奥地利来说影响不大。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积极的。
这意味着南北之间的实力差距会逐渐缩小。要知道,为了平衡南北实力差距,最近这些年欧洲各国都非常默契的限制移民前往北方。
即便是如此拉偏架,也只是让平衡维系了下来,北方政府的优势仍然明显。
如果不是英法奥三国的震慑,让北方的资本家不敢妄动,没准第二次南北战争已经开始了。
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自然是希望南方政府有一定的工业实力,能够和北方抗衡,而不是单纯靠欧洲各国拉偏架。
万一某一天欧洲发生变故,无暇顾及美洲大陆,南方政府至少需要有一战之力。
军队战斗力,弗朗茨不担心,事实证明北方的资本家打不赢南方的农场主,可现在战争拼得是工业和组织能力。
其中“工业”是先决条件,没有足够的工业,就无法保障武器弹药供应,组织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有利自然有弊,南方政府发展工业后,势必会冲击国际市场,增加一个竞争对手。
不过,最先倒霉的是英国人,谁让他们是棉纺织业的霸主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