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站了出来:“陛下,伊万诺夫元帅的提议很不错,只是有些细节需要完善。
深入敌境可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我们怎么保证派出部队的安全呢?”
同意了。没办法,打仗克里斯坦瓦尔不擅长,让他拿出作战方案完全是在为难人。
伊万诺夫胸有成竹道:“这很简单,在正面战场上,我们已经牵制住了普军主力,后方的敌人不会太强大。
况且,还有飞艇侦查,可以掌握敌人的大股兵力调动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海陆袭击的部队,只要不太过深入内陆地区,完全可以在敌人赶来前撤离。我们只是搞破坏,不需要占领地方。
陆地上主要是哥萨克骑兵,来去如风,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只有波兰骑兵,不过他们的数量太少了。
因为后勤的关系,我们会控制活动范围,不会远离主力部队。”
这都是理论上的,实际战斗中,肯定没有伊万诺夫说得这么简单。别的不说,只要普军晚上行动,飞艇就侦查不到了。
即便是发现了普军调动,高空侦查也没有办法分清主力和炮灰。如果普军愿意,完全可以给平民套上军装冒充军队。
这些问题,伊万诺夫元帅自然不会说出来,要不然又要出幺蛾子了。对同僚们的军事水平,他完全不抱有任何期待。
……
决议通过,伊万诺夫松了一口气。这项计划一旦开启,就会血流成河,俄罗斯帝国的声誉也会再次跌到谷底。
不管怎么美化,这都将是一段黑历史。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功没有侥幸
维也纳宫,弗朗茨正在召开年末会议,一份突如其来的电报打断了会议进程。
1879年11月27日,增援布列斯特的俄军在半路遭到普军伏击,西南战场出现了转折。
表面上来看,普俄战争维也纳政府只关心最终结果就行了,局部战场上的变局,不足以令大家这么严阵以待。
不过西南战场例外。一方面是因为沙皇政府把第聂伯河以西的土地抵押给了奥地利,要是这些地区落入了普波联邦手中,未来维也纳政府想要收债会非常的麻烦。(限乌克兰地区)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出口贸易,从战争爆发开始,沙皇政府就在奥地利买买买。
一旦第聂伯河被切断,受限于交通,俄奥贸易肯定会大受影响。
为了发战争财,维也纳政府也做了充分准备。很多国企都增加了生产线,要是俄奥贸易量减少,这些企业都会损失惨重。
关系到了切身利益,政府自然要重视了。至于年末会议,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就那么回事。
年末会议包括:对本年度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领域发展情况的汇总、以及来年的政府计划。
各部门早就做好了功课,现在向弗朗茨汇报,也是在为来年的财政预算争夺做准备。
这些的计划,大都是围绕着国策展开的,核心本来就是弗朗茨主导,到了具体计划上他就很少插手了,都是内阁政府在负责。
……
弗朗茨:“参谋长,说说现在前线的情况吧!”
“是,陛下!”总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回答道
“昨天下午,从沃伦地区出发前往布列斯特增援的俄军,刚度过普里皮亚季河就遭到普军伏击。
由于这些俄军是临时从各地抽调混编而成的,组织关系还没有理顺,三万俄军被一个普军师击溃,兵力损失至少在八千以上。
剩下的部队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四散而逃,大量的武器装备被遗弃,短期内丧失了再战的能力。
不算这些士气全无的部队,俄军在沃伦地区的总兵力,已经从最初的10.2万下降到了6.7万,对普军兵力优势不复存在。
如果我是毛奇的话,就放弃布列斯特,将主攻的方向放在科韦利。拿下了这里,无论是东取基辅,还是北上布列斯特都可以。
不过普军也只是在西南战场占据了优势。北面俄国人已经兵临里加,维泽梅高地防线也岌岌可危;中部战场斯摩林斯克已经变成了绞肉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国人可能会采取海陆并进。依托俄国海军的优势,在波罗的海沿岸占据优势的可能性很大。”
弗朗茨:“这么说,毛奇现在的压力一定很大了?”
阿尔布雷希特肯定的回答道:“没错!”
如果普军迟迟无法在战场上取得实质上突破,俄国人在波罗的海采取行动后,本土受到严重威胁,柏林政府内部的海军派抬头,那就热闹了。
牵扯到了切身利益,沿海地区的民众一闹,海军派趁机发力,即便是毛奇再德高望重,也承受不住各方压力。
弗朗茨暗自叹了一口气,任何名将在遇到内部危机的时候,总是那么无力。毛奇急着在西南战场打开局面,恐怕也是基于此。
单纯从军事上出发,其实放俄军进入波兰地区,再想办法进行围歼,胜算还会更大。
不仅有深厚群众基础可以依托,还减少了后勤运输的压力,就连战线也缩短了,可以投入更多的兵力和俄军决战。
军事上的上策,政治上却是败笔。真要是放俄国人进来,波兰人就要和他们离心离德。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醒道:“根据我们收到的情报,俄国的外交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