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了一个信誉良好的国家来说,估计还能忽悠一部分人,以沙皇政府的信誉,他们说出来谁会信啊?
换了弗朗茨,直接效仿柏林政府,将普军的暴行搜集起来,进行一下艺术加工,把事情放大一百倍,花钱收买报纸刊登。
不管有多少人信,先把声势造起来再说。反正欧洲军队都有劫掠的传统,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洗不白自家的名声,就把对方一起拉下水。大家都变黑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陛下,不光是国内的舆论,其他国家的舆论也对俄国人非常不利,尤其法兰西闹的最厉害。
就三天前,5万巴黎民众还齐聚凡尔赛宫广场示威,要求政府介入这场战争。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使馆传来的消息,本月内法国境内共发生大大小小游行示威活动48次,其中一半都是要求巴黎政府干涉的。
五天前,伦敦也爆发了一次游行示威,只是参与的人数没有法国那么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沙皇政府不能破局,估计要不了多久,各国政府就会介入。”韦森贝格分析道
法国民众还是这么热心,估计拿破仑四世现在想哭的心都有了。自己主动干预和被舆论逼出来干预,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
一个皇帝无法控制政府的外交,反而要受民间舆论左右,这样的事情搁谁身上都受不了。
有一就有二,一旦发现舆论能够左右政府决策,恐怕未来类似的事情还会接连不断。
各国政府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干涉,恐怕也有不想让外界认为,他们是受舆论所左右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柏林政府的谋划成功了,同样也失败了。
在取得各国支持的同时,也把各国政府高层给得罪了。干涉肯定会有的,干涉到那一步就很难说了。
“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尽可能的拖延各国干涉时间。最近一段时间,移民署已经从俄国人手中获得了近五万移民。
尽管这些人大都是老弱妇孺,对劳动力缺乏的殖民地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补充。”殖民大臣斯蒂芬说道
五万移民不值钱,如果是五万主体民族移民,那就不一样了。
奥属非洲可是维也纳政府的命根子,政府一直都在有意控制民族比例。五万移民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将主体人口比例提高了两个千分点。
这只是单纯数字上的计算,真实影响力还会更大。为了加快民族融合,奥地利对移民从来都是分散安置,跨民族联姻多不胜数。
看得见的利益,殖民部自然不愿意放弃。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还是收起了自己的良心:“告诉沙皇政府,国际干预即将来临。
如果他们不想被制裁的话,就赶紧揭露普军的暴行,先把水给搅混了。”
涉及到了国家利益,由不得弗朗茨不理性。既然沙皇政府不知道该怎么干,那就教他们好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丛林法则
弗朗茨的担心是多余的,不等维也纳政府提醒,沙皇政府就已经开始做了。
只不过手段有些稚嫩,可能是事先没有准备,俄国人拿出来的证据说服力不够。
现在还没有电影,化妆术也没有成为四大邪术,特效更是连影子都没有,照片造假还是有些困难。
不对,确切的说沙皇政府根本就没有造假的概念。
柏林政府都发动了舆论攻势,前线的普军早就被勒令遵守军纪,想要在这个时候抓普军的把柄,自然不容易。
沙皇政府提供的照片证据,还有不少是奥地利政府友情赞助。
这些都是奥地利军方搜集战场上资料时候,无意中拍摄的,地面实拍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在飞艇上拍摄的。
清晰度自然不能指望,模模糊糊能够看到人影就不错了。一方面是飞的太高,另一方面是相机不够先进。
如果不是报社为了销量,存心要挑起争议,就沙皇政府提供的这点儿证据,估计连一朵浪花都击不起来,就被压下去了。
不管怎么说,有得争比没有争议的好。按照惯例,这种舆论通常都是扯着扯着就跑题了。
用导师的话说:“俄军是强盗,普军是土匪。”总之,都不是啥好东西。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冬天,普俄两国的表演,让欧洲民众好好看了一出大戏。
随着温度的下降,普俄战争也逐渐趋于缓和。入冬过后,普军的非战斗减员就与日俱增,为了减少损失,毛奇不得不停止攻势。
毛熊的确更抗冻,但他们也需要利用这个冬天积攒战略物资。除非能够保证在这个冬天赢得胜利,要不然俄军就必须停下脚步。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开春后冰雪融化,道路泥泞不堪,物资运输非常的困难。
吃过一次物资不足的亏,沙皇政府的官僚们已经进化了。堂堂正正的压死敌人就好,何必要冒险呢?
当然,“冬季攻势”还是要有的。俄军继续死磕斯摩林斯克,这座要塞城市正好在第聂伯河边,水上运输很方便。
其它地区就算了,本来就在防守,利用冬天加固防御工事不好么,何必要跑出去和敌人野战呢?
……
普俄战场趋于稳定,南美战争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占据上风的秘鲁玻利维亚联盟,在英国人出手后,逐渐落入了下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