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尽快和哥伦比亚政府进行谈判,争取早日达成赔偿协议,然后将俘虏移交给巴拿马地方政府,剩下的问题就让他们和独立组织慢慢闹吧!”
底线必须要遵守,这是游戏规则。不光是顾及国际影响,更重要的还是保护自身的利益。
现在的国际政治游戏规则本身就是英法奥三国牵头建立的,建立的宗旨就是为了维护三国利益,盲目掀翻了棋盘,奥地利的损失只会更大。
别的不说,光殖民地的维护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某些偏远的殖民地甚至还会易主。
选择尽快处理,实际上也是为了平息舆论风波。现在的舆论对维也纳政府非常不利,继续拖下去只会更加糟糕。
支付“赔偿”金,只是为了让哥伦比亚政府承认这是一起“误会”。当事人都说是误会,其他人再叽叽歪歪,那就是栽赃陷害了。
引导舆论弗朗茨还是很有经验的,在这个通讯不变的年代,掌控舆论的就是报纸,想要颠倒黑白太简单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人这个时候挑起舆论攻势,实际上也是一次神助攻,只要把问题往伦敦政府身上引就对了。
“英国政府栽赃陷害奥地利,故意夸大其词、扭曲事实真相”,这个说法弗朗茨自己都快要信了,何况是普通民众呢?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如果英国人不干预,要说服哥伦比亚政府不难。
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伦敦政府想要趁机做文章,打击我们的国际声誉。
我担心哥伦比亚政府会提出一个天价赔偿金,故意让我们难堪。”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在利益面前人总是容易迷失的,只要英国人一忽悠,哥伦比亚政府提出“天价赔偿金”几乎是必然。
答应了,奥地利就成为了冤大头;不答应,舆论上又过不去,不符合尽快平息纷争,悄然无息吞下巴拿马地区的战略。
略加思索后,弗朗茨冷笑道:“如果总数谈不拢,那我们就主动开个天价。比如说:每个阵亡士兵的抚恤金提高到一千神盾,不过要哥伦比亚政府提供死亡证明。
至于财物损失,我们不用太过计较,可以适当做出让步。这笔钱要不要给,最后会给谁,现在还无法确定。”
“死亡证明”这就是一个笑话,巴拿马地区都在奥军手中,想要毁尸灭迹还不简单。
哥伦比亚政府拿不出来证据,最后需要支付抚恤金的人数,就是维也纳政府说得算。
总人数下去了,支付的标准再高,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
既然对这次事件定性为了“误会”,要是阵亡的人数太多,那就没说服力了。
相比之下,财物损失赔偿就好商量了。这些钱,既可以支付给哥伦比亚政府,同样也可以支付给巴拿马地方政府、或者说是独立后巴拿马政府。
巴拿马地区想要独立,哥伦比亚政府肯定不会答应,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战火过后当地百废待兴,势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重建,这笔钱指望巴拿马政府肯定是拿不出来的,最后还是要由奥地利政府出。
反正都要出这笔钱,弗朗茨也不介意提前拿出来买名声。等未来吞并巴拿马地区后,这些投资又收回来了。
当然,哥伦比亚政府也需要安抚一下,前期还是要给点儿钱,要不然人家不会配合。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带歪了
相比想要平息舆论风波的奥地利,哥伦比亚政府更加拖不起。巴拿马地区还在奥军手上,要是不尽快收回来,没准就收不回来了。
奥地利政府虽然做出了承诺,可那也仅仅只是一个承诺,最后能不能兑现,还是人家说了算。
这年头列强的底线都很低,毁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维也纳政府后面不认账,哥伦比亚政府可没有让他们继续履行承诺的实力。
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先例。真要是遇到了,除了口头上抗议几句外,哥伦比亚政府能够做的太少了。
接到奥地利公使的谈判外交照会后,拉斐尔·努涅斯总统也顾不得那么多,就直接亲自上阵了。
现在不是避嫌的时候,收不回巴拿马地区,他这个总统就做到头了,再怎么推卸责任都没用。
双方都想尽快平息纷争,结束这个不怎么美妙的“误会”,自然要积极参与谈判了。
即便是英国人在旁边加油打气都没任何作用,双方的实力差距太悬殊,哥伦比亚政府没有硬气的资本。
拉斐尔·努涅斯总统想要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大的利益,可是他更担心时间拖久了,维也纳政府可能会发生变故。
毕竟,国际声誉这玩意儿要有才值钱。如果已经败坏掉了,短期内又无法挽回,那就相当于暂时没用了。
既然没有用,那就可以破罐子破摔。类似的先例不少,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英国人的经验最丰富,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维也纳政府急着平息舆论风波,主要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快把这个污点洗白,免得影响到了接下来的外交。
要是拖的时间长了,等舆论发酵后,洗都洗不白了,继续和哥伦比亚政府谈判也就没有了意义。
或许对英国人来说,败坏奥地利的国际声誉要比一个小小的巴拿马地区更加有价值;可是站在哥伦比亚政府的立场上,结果就恰恰相反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