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德意志联邦帝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头上多了一个老大,日子自然不能那么逍遥了。别看德意志联邦内部很多邦国不买中央政府的帐,实际上中央政府仍然有很大的权利。
比如说:发行货币。
再松散的国家,也不可能允许出现多种货币,中央政府打着“为了经济发展”的旗帜,下面的邦国想拒绝都难。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学习那些小邦国,干脆使用神盾、英镑这种国际货币,中央政府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些小国学也无所谓,他们本身市场容量有限,自己又没有印刷钞票的能力,使用外国货币带来的损失也有限。
出于贸易上的方便,使用国际货币,从事海外贸易的时候,直接用来结算,还省下了一道兑换手续费。
搁在普波联邦那就不一样了,无论使用什么货币,都要给人家交大量的铸币税,政府财政收入大受影响。
经济上的损失是其次,政治上还要被人指手画脚。中央政府不干涉邦国内政,这话是弗朗茨最先提出来的,也就前几年有效,后面还不是被干涉了。
无非是维也纳政府做得很隐蔽,通过制定法律、推动司法独立,将手伸了进去。
名义上中央政府无权干涉邦国政府运转,只不过司法机构有权抓捕邦国内部的贪官。
如果这种影响不够大,那么邦国上缴的税收,中央政府下拨的财政,这又算不算呢?
坑是提前挖好的,事先谁也不知道仅凭关税、铸币税、殖民地收入、烟酒税,在维持中央政府开销的同时,还会有结余资金。
这是必然的结果,中央政府不承担地方政府行政开销,不需要替邦国搞基础设施投入,财政收入除了军费开销这个大头外,就养着皇帝和中央的几千名官僚。
结余的资金,除了一部分投入科研外,剩下的资金分配,就是插手邦国内部事务的机会。
兜里有钱,说话就硬气。刚开始这些收入有限,不够中央政府开销,需要各邦国分摊开销,自然不敢得罪下面的大爷。
到了现在中央政府腰包鼓了,邦国想要申请中央财政拨款,就不得不考虑中央政府的意见。
类似的事情,在德意志联邦帝国同样可能发生。
虽然他们只拿得到铸币税,但他们开销也少。因为最初的时候,中央政府权利受到约束,军队归各邦国自己养,他们只需要养一帮公务员和皇帝。
杰弗理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我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过我们有得选择么?
吃亏怕什么?
只要赢得了这次战争,以我们的实力,难不成汉诺威还能够奈何我们不成?
不要忘了德意志联邦帝国的体制是沿袭神圣罗马帝国,实施的帝选候制度,如果我们拉拢足够多的盟友,也可以换个中央政府。
甭管现在他们设置的限制条件有多少,未来我们都可以想办法绕过去。条约可以撕毁,法律可以修改。
到时候,这都是帝国的内部事务,只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理由,即便是英国人也不能说什么!
只要他们还想要我们牵制法奥两国,伦敦政府就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想想怎么才能把德意志联邦拉过来。”
理论上来说,只要普波联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帝国,篡夺汉诺威的中央政府地位就不是问题。
柏林政府能够想得到,汉诺威自然也能够想得到。
蛇吞象,那是传说中的“巴蛇”,不是什么蛇都有那么好的胃口。
汉诺威连德意志联邦内部的一群小邦国都搞不定,怎么看都不是野心勃勃的主。普波联邦就算是送上门去,估计人家都不敢收。
菲利波多很受伤,他反对主要是因为主导权问题,然而现实很残酷,不是普波联邦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人家肯不肯接受他们。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为这个问题犯愁了,早在很多年前就有政治家提出“普奥合并共同主宰中欧的构想”,遗憾的是奥地利不愿意和他们分享果实。
没办法,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弗朗茨自然不可能答应。
即便是柏林政府当时降低条件,结果也是一样,二元帝国可不好玩,弗朗茨不愿意挑战地狱副本。
这次加入德意志联邦帝国,柏林政府的底线无疑是更低,只要赢得了战争,大不了未来再反悔,反正汉诺威也没实力逼迫他们履约。
沉默了片刻功夫后,威廉一世缓缓道:“这次是英国人牵的线,想必伦敦政府有办法让汉诺威妥协。
外交部先和英国人接触,只要能够把德意志联邦帝国拉下水,什么条件都可以先应承着,要不要兑现等赢得这次战争再说。”
没毛病,赢得了战争,柏林政府才有资格考虑这些问题;要是输了战争,普波联邦是注定要完蛋的。
即便是英法奥三国出手,普鲁士王国能够保下来,那也是缩水版的,并且和他们没关系了。
……
柏林政府犯愁,英国人同样也犯愁。尤其主导这一计划的爱德华爵士,刚刚开始实施计划,他就后悔了。
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女王陛下同意做“喜剧帝国”皇室的工作,不过伦敦政府必须要保证皇室的地位不受动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