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看了瓦氏凯维斯一眼,眉梢流露出一缕同情之色,迅速掩盖了过去,语重心长的警告道:
“你不要高兴的太早,第三集团军只有15.6万人,就算是加上20万地方部队,加起来的总兵力也只有敌人的六成多。
就算是作为防守的一方,占据了地利优势,我们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必须要小心谨慎。
地方部队刚刚组建不久,很多人连基础的军事训练都没有完成,战斗力你最好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战场上局势千变万化,这个40天只是最低期限。如果中途发生变故,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增援华沙。”
“是,元帅!”瓦氏凯维斯严肃的回答道
眉宇中还带着几分感激,毛奇出任总指挥以来,对第三集团军还是很照顾的,无论是物资补充、还是分配作战任务,都没有区别对待过。
防守华沙,这是第三集团自开战以来接到挑战性最高的任务。不过,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这种高难度的任务,也最容易出战功。
瓦氏凯维斯是有追求的,并不惧怕挑战。毛奇的警告,他只当是主帅对下属关心,丝毫没有产生怀疑。
毛奇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防守华沙的任务就交给第三集团军了。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其余部队,立即收拾行囊,明天一早向波兹南出发。
由于铁路运力有限,重武器、后勤物资由火车运输,部队轻装上阵徒步出发。”
普波联邦的铁路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不过再怎么完善,也没有办法将数十万军队、连同后勤物资,在短时间运送到数百里之外。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节省时间,自然要优先运送武器装备、战略物资,士兵还是要徒步行军。
好在,波兰的面积不大。从华沙到波兹南不到37普里(约合280公里),部队轻装上阵差不多也就一个星期的路程。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需要的时间肯定会更长,大兵团作战速度本身就快不起来。
在抵达战场前,肯定先要把重武器、后勤物资先发放到部队手中,这需要考验后勤组织能力。
如果组织能力不过关,不能及时完成这些工作,那还不如让士兵带着武器装备、后勤物资上路,免得出现混乱浪费时间。
……
第二百七十七章 难民危机
俄军指挥部,伊万诺夫正沉浸在夺取波兹南的喜悦中。这可以说是开战以来,俄军取得的最大战果,战略意义丝毫不弱于收复斯摩林斯克。
打开地图就知道,波兹南地处波兰平原中心,是普波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中心。
俄军占领了这里,也意味着他们切断了华沙同后方联系的大动脉,毛奇率领的普军主力即将变成孤军。
一名青年军官,匆匆而来汇报道:“元帅,前线传来消息,据飞艇侦查昨天有大股敌军撤离华沙地区,数量有数十万之多。
敌人的行军速度非常快,疑似主力部队,不过他们没有携带重武器,暂时无法确定。”
伊万诺夫心中一惊,暗自想道:“不好,敌人要跑。”随即又迟疑了起来,毛奇诡计多端,用兵常常出人意料,谁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是虚晃一枪。
飞艇只能侦查,很难分清楚下方是不是主力部队。华沙地区还有大量的地方部队,完全拥有冒充主力部队的能力。
同样的计谋,在去年的冬季会战中,毛奇就已经用过了。前不久的华沙会战中,敌人又故技重施骗过了俄第四军。
不过就这么放弃,伊万诺夫又不甘心,要是现在放走了普军主力,未来再想要围歼他们就难了。
略加思索过后,伊万诺夫做出了决定:“命令第七军立即派骑兵深入敌境侦查,确定是不是敌人的主力。
把消息通报给第八军,令他们破坏掉普军返回途中的道路、桥梁,做好拦截敌人西归的准备。
命令第九军立即前往波兹南和第八军汇合,共同执行拦截任务。
命令第十一军、第十七军留下少量部队防守,主力尽快前往波兹南增援。
命令第三军、第六军、第七军立即靠拢,一旦确定敌人主力离开,立即进攻华沙。
命令正在修整的第四军、第五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增援华沙战场。
命令第十三军、第十四军放弃原来的作战任务,切断华沙敌军同东普鲁士地区的联系。”
伊万诺夫还是那个伊万诺夫,并没有因为敌人可能撤退,就盲目的下令追击。
普军为了抓紧时间跑路,没有携带重武器装备,如果将华沙地区的几个骑兵师全部派出去,拦截他们的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
问题是拦住了又能怎么样?
华沙地区的俄第四军、第五军都废掉了,第七军也在前面的战斗中元气大伤,战斗力大打折扣,保持着战斗力的第三军、第六军提前结束了修整,战斗力同样不在巅峰状态。
这些军队就算是追了上去,也没有围歼普军主力的实力。何况要进行追击,也必须要解决了留守在华沙地区的普军才行。
考虑到其中的风险,伊万诺夫宁愿选择更加保守的战术,在更远的波兹南地区进行拦截。
稳妥是稳妥了,成功率也低得可怜。波兰平原一马平川,根本就无险可守,敌人可以选的路太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