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开销大外,还要有足够的人脉关系,能够扛得住俄国人跑过来打秋风。
沙皇政府穷,新册封的贵族除了封地外,根本就没有发赏金,不少贵族都是穷鬼。
为了发家致富,这些人的底线都不怎么高。正在进行中的提前收税,就是这帮人折腾出来的。
简单的用过午餐,老西斯正在思考未来的发展计划,管家的声音就在他耳边响起了。
“男爵,刚刚收到消息,莫尔多小镇的居民,将在三天后上船离开,而我们则要等一周之后。
我已经找人打听过了,殖民政府喜欢把同一个地区的移民打散安置,基本上不会有例外。”
老西斯脸色大变,“打散安置”这意味着他事先的计划,全部要推到重来了。
想要以小镇居民为根基,在陌生的地区迅速站稳脚跟,现在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了。
人老成精,各种事情经历的多了,老西斯很快就冷静了一下,开始剖析前因后果。
很快他就找到了原因,一方面是殖民政府不想他们抱团,免得增加统治难度。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已经不是殖民地刚刚开辟时期了,各个地区基本上都有贵族扎根。
作为既得利益者,这些人自然不想要增加一个分蛋糕的,出手限制他们这些外来户,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人家是光明正大的出手,理由非常的充分。想到了这里,老西斯不由露出了一丝苦涩。
一时失足千古恨。当年奥属非洲殖民地开辟时期,他也是有资格参与的,甚至还亲自去非洲大陆考察过。
只不过当时他心高气傲,不看好奥属非洲的发展,一心想要建立大普鲁士帝国。
怎奈折腾了几十年,最后落了一个背井离乡的下场。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重新踏足这片土地。
错过了创业期,拿不到原始股,等企业做大了再加入进去,待遇自然没法和前面的股东比。
最初一批扎根奥属非洲的,现在都成了奥地利的嫡系,属于殖民政府的根基力量。
他们这些后来者,最多算锦上添花。对殖民政府来说,有他们这些移民固然好,没有他们日子还是照样过。
知道归知道,奥属非洲还是老西斯最好的选择。这个世界是残酷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充满了竞争。
老家待不下去,欧洲大陆正在爆发经济危机,留下来连工作的机会都找不到,只能去海外谋生。
不去文化传统相同的奥属非洲,换了语言文字都不通的地方,想要生存下来都难。
第三章 革命浪潮
随着一艘艘船舶离开,普鲁士王国数百年集赞下来的底蕴,在悄然无息中被弗朗茨掏空。
不对,这应该和普鲁士没什么关系了。现在这里已经是俄国人的地盘儿,俄奥之间亲密合作,完全是各取所需。
沙皇政府排除了隐患,稳定了地方局势;奥地利增加了主体民族人口,双方都是赢家。
受此影响俄奥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作为俄奥友谊的见证,前不久两国政府还达成了贷款延期两年支付协议。
纯友谊性质,没有任何政治附加条件。自从协议达成后,两国在波罗的海一带的贸易就繁荣了起来。
受此俄奥贸易繁荣的影响,奥地利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公司率先走出了经济危机,每天都有大量船舶穿梭于波罗的海和奥属殖民地之间。
紧随其后的是农产品、日用品企业,移民带动了消费额上涨,把这些企业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代价就是奥地利国家银行,陆续向移民发放了数千万神盾的安居贷款,人为的制造了消费市场。
……
里昂的一声枪响,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宁静。自1848年大革命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再一次被点燃。
法兰西自然是重灾区,从巴黎到罗马无处不充斥着革命的传单、标语,就和后世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差不多。
“灭火”成为了法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警察、军队都没时间休假了,大家都忙个不停。
受革命浪潮影响,欧洲各国的革命团体都纷纷响应。
1882年2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爆发起义;
1882年2月13日,比利时最大的港口和重工业城市安特卫普,爆发了码头工人起义;
1882年2月13日,卢森堡爆发了煤矿工人起义;
1882年2月21日,瑞士爆发了农民起义;
1882年3月1日,伦敦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
1882年3月7日,爱尔兰地区爆发了独立运动;
1882年3月12日,葡萄牙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882年3月17日,波兰地区爆发了反俄起义;
……
在过去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欧洲大陆就爆发了大大小小上百起革命,超过一半的工业城市都发生了罢工运动。
仿佛一夜之间,欧洲又回到了大革命时代。
看着别人倒霉那是心情愉悦,轮到了自己那就如坐针毡了。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奥地利也没有能够独善其身。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奥地利政府先后扑灭了米兰纺织工人暴动、威尼斯独立运动、萨克森铜矿暴动,破获了数十起革命党案件。
看的弗朗茨都胆战心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治下居然有如此多的乱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