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夫不为所动道:“你这完全是理想主义,奥地利已经拥有独立灭掉奥斯曼的实力。
欧洲各国受限于革命浪潮,短时间内根本腾不出手来干涉奥地利的行动。
除非我们脑子进水了,跑去和奥斯曼联手,要不然奥斯曼帝国覆灭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我想在场的诸位中,还没有这样的蠢货。至于利益的问题,这就需要考验我们的外交能力了。
不过再怎么糟糕,也比坐视不理,看着奥地利人灭掉奥斯曼的好。”
虽然话不中听,但逻辑上真的没有毛病。沙皇政府确实不可能支持奥斯曼帝国,要不然不用等奥地利报复,国内就先政变了。
俄土之仇已经深入了俄国人的骨子里,尤其是对贵族来说。
凡是传承超过两百年的俄国贵族,祖上都和奥斯曼帝国PK过,亲朋好友总有倒在战场上的,血海深仇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
往上翻历史书,最近三十年内俄土都PK了两次,就算是政府想要淡化仇恨,都来不及操作。
抛开仇恨因素,利益同样是关键。不参加这次战争,奥地利灭亡奥斯曼后,势力就延伸到了黑海之中,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威胁了。
……
1882年5月11日,沙皇政府向奥斯曼帝国提出重新划分边界线的要求,所有人都知道战争的主角又多了一家。
或许是受俄国人加入的刺激,黑山公国也跟着跳了出来凑热闹。
1882年5月12日,黑山政府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了“8.6亿神盾”巨额索赔清单。
里面详细列出了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因为奥斯曼军事入侵,给黑山公国带来的损失清单。
盟友不怕多,凑数也罢、刷存在感也无所谓,对突然冒出来的黑山公国,维也纳政府表示了热烈欢迎。
至此,以奥地利为首的反土同盟正式建立。
第十二章 第三次近东战争爆发
伦敦,反土同盟的出现直接让英国政府之前的计划全部破产。
这个时候,格莱斯顿首相操心的已经不再是抢救奥斯曼的问题,而是该如何保证印度的安全。
“法国的局势怎么样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非常的糟糕,这个帝国简直就是纸糊的,弱不禁风。
资产阶级革命党、共和派、社会革命党、奥尔良复辟组织、波旁王朝复辟组织、意大利独立组织……
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多反政府势力,简直无法想象,波拿巴王朝是如何撑住的。”
看着忧心忡忡的英国外交大臣,估计谁也无法想象这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基本上都得到过英国政府的资助。
经过了不懈的努力,这些投资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可惜时间点不对,爆发出来的全是反作用。
没什么好指责的,大家都这么干。伦敦政府在支持法国反政府组织,巴黎政府同样在支持反英组织。
格莱斯顿沉重的点了点头:“法国人确实活跃了一点儿,拿破仑亲手打开的魔盒,终于还是报复在他的帝国身上。”
说完,格莱斯顿就意识到了不对,貌似现在局势不列颠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法国革命党也不会做大,更不会有现在的法国内战。
法国不爆发内战,在无法保证西线安全的情况下,奥地利绝对不敢冒然发起战争。
想到了这里,格莱斯顿露出了一丝苦涩:“看来我们和法国人都上了奥地利的当,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到了现在。”
外交大臣乔治摆了摆手:“首相,你太悲观了。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完全是一个巧合。
这里面或许有奥地利在推手,但他们决定想不到,法兰西会这么弱不禁风。”
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奥地利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不列颠看似陷入了被动,他们获得的收益也绝对不低。
无论是前面的做空法郎;还是玩儿商品倾销,打压竞争对手;又或者是在海外抢夺法国人的利益,不列颠都是胜利者。
唯一失误的,就是忽略了法兰西的内部矛盾。
法国的内部矛盾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英奥攻陷法兰西的金融体系,进行商品倾销都只是矛盾的催化剂。
工业革命初期,法国依靠雄厚的资本,迅速完成了工业化。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原材料匮乏的局面日益严重。为了保证工业生产顺利展开,法国人不得不大肆进口。
受原材料“进口”影响,法国工业生产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关起门来自己玩儿的时候还不打紧,加入自由体系后形势就严峻了。
资本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想方设法的压低工业生产成本,其中也包括加大对工人阶级的盘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压榨,直接导致了法国工人运动的爆发。
除了内因外,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也是激化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并后的大法兰西,商品市场较之前大幅度增加,然而增加的不仅仅只是市场,还有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以及更大的就业压力。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意大利地区人工价格要低得多,大量的意大利涌入法国本土务工。
充足的劳动力,在促进法国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也给资本家们提供了肆无忌惮压榨工人阶级的底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