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已经参战了,今天让你们过来是商议我们该怎么选择,可不是为了听你们在这里吵架的。”
保持中立不等于没有立场,尽管没有直接说出来,哦但是大家还是知道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太后是倾向奥地利的。
或许在局势未明前,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不会为奥地利火中取粟,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反法同盟获胜只是时间问题,西班牙必须要进行站队。
继续保持中立,看似是两不得罪,实际上也是两相厌弃。现在还没有什么,等欧陆战争结束后,就轮到他们倒霉了。
中立也是需要前提的,要么自身实力雄厚,可以不用站队;要么就是无足轻重,站不站队都一样。
很遗憾,没落的西班牙两者都不是。现在不站队,欧陆战争结束后,势必会遭到霸主国的打压。
外交大臣伯纳德·罗伯特尔斯:“欧陆战争局势已经明朗了,俄国人参战后,法国人获胜的概率几乎为零。
外交部认为,奥地利现在拉拢我们的目的,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对法战争,更多的应该是战后重建国际秩序。
不光是我们,除了英国人之外,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在奥地利的拉拢范围之内。
只不过因为地缘政治的缘故,我们需要付出的更多一些,要同法国人开战。不过付出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在利益分配上维也纳政府是有诚意的。”
站队永远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偏偏西班牙还没有拒绝的底气。现在拒绝奥地利的拉拢,就意味着自绝于未来的欧陆政治体系。
“没有那么严重,就算是奥地利赢得了战争,他们也没有办法一手遮天。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是不会让他们肆意妄为的。
反倒是参加这次战争更加危险,法兰西有多强大,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上一次反法战争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别看反法同盟势大,最后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西班牙已经不起折腾了,就算是要站队,那也要等他们分出胜负之后。”
说话的是保守派领袖旺加里·玛塔伊侯爵,由于亲自参加过上一次反法战争,目睹了西班牙战败的惨剧,患有严重的“恐法症”。
不光是他,凡是经历过上一次反法战争的,都是“恐法症”患者,属于西班牙政府最坚定的反战派。
“侯爵阁下,你还停留在上一次反法战争中,没有拿破仑的法兰西是不一样的。
看看战场就知道:在非洲,他们被奥地利一路吊打;在南线,法军同样被奥地利压制;唯一看上去占据上风的中欧战场,实质上也没有占到便宜。
如果不是法国人驱逐了莱茵兰、比利时的民众,增加了反法同盟的后勤压力,延迟了决战时间,或许他们早就战败了。
现在俄国人又加入了反法同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法国人靠什么翻盘?就算是拿破仑那么厉害,最后还不是战败了。
拖到最后站队,确实很稳妥,只不过在未来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也没了我们的份。
不要指望战后有人制衡奥地利,现在的国际局势已经不一样了,战后还有没有法兰西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要忘了,奥地利可是向我们承诺法兰西的领土可以任选,显然他们是准备瓜分、或者是肢解法兰西。
不参与进去,错过了这次机会……”
第二百零五章 大决战
相比西班牙,夹在法奥之间的瑞士就更悲剧了。中立神马的不用想了,小国没有选择权。
如果说奥地利拉拢俄西两国是因为政治需要,那么拉上瑞士就完全是为了凑数。
不站队没关系,奥地利是爱好和平的,不会强迫大家加入。只不过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非参战国也不就用参加了。
别看原时空瑞士中立的很开心,连欧盟也懒得加入,那是建立在美国崛起、欧洲没落的基础上;现在就游离在体系之外,最终的结局无非是怎么死的问题。
别的不说,一个粮食禁运,瑞士撑不过一年就要饿肚子;一个关税壁垒,瑞士初生的工业马上就要退回中世纪。
不用怀疑,战后的奥地利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战败的法兰西,还是独立的撒丁王国,都不可能为了瑞士和奥地利对上。
说白了,霸主国也是需要立威的。一般来说,都会选一只鸡杀了用来儆猴。奥地利也不例外,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谁会成为那只倒霉鸡。
小国的存身之道,第一条就是识时务。在西班牙向法兰西宣战后,顶不住压力的瑞士政府,紧跟着向法国人宣战。
反法同盟的队员集合完毕,奥地利终于汇聚出了无可匹敌大势,纵使英国人亲自下场也无力回天。
维也纳宫,看着插满小旗的地图,弗朗茨缓缓说道:“决战的时机到了,俄、西、瑞三国的加入,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命令前线部队,发起全面反攻,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削弱法国人的实力。
外交部继续努力,争取在法国人投降前,把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拉下水,为战后重建国际秩序打下基础。
当然,英国人除外。”
没错,自始至终弗朗茨都没有指望这些新盟友的力量。
拉他们入场的主要目的只有两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