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当年奥地利时期,还有一支当地的土著殖民军,到了现在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据说是因为殖民政府开得军饷太低,这些人当了逃兵,流窜到了埃塞俄比亚地区。
具体是怎么回事,因为一场大火烧毁了档案。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十几万殖民军拖家带口,在英属埃塞尔比亚占地为王。
没有办法,当时英国人对埃塞俄比亚只是名义上的统治。仅仅几千龙虾兵,要管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怎么努力也顾不过来。
何况迁移的又是土著,最初没有引起重视,后面反应过来的时候迟钝了一点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没得说,反应过来了那就打吧!列强嘛,总是喜欢用拳头讲道理。
很遗憾,龙虾兵虽然能够击败这帮不速之客,却没有办法将这些家伙消灭掉。
为了解决这些麻烦,英国政府是多次增兵,怎奈敌人是越打越多。非洲土著长得差不多,打着打着不小心就扩大化了。
权衡利弊过后,英国人发现丛林自己打下来了也没用,人太少、土地太多根本就管理不过来。
更令英国人揪心的是,在一系列的平乱战争中,自家的领地居然缩水了一圈。不知不觉中,原来设置的界碑位置已经发生了挪动。
最后还是伦敦政府出面和维也纳政府沟通,才解决了问题。维也纳政府虽然保证不在向英国人的地盘扩张,但是已经占领的土地,那就没办法退回去了。
吃了一次亏过后,英国政府只能硬着头皮增兵。为了避免界碑再一次自己跑路,边界只能驻军守着。
受增兵的影响,殖民地军费开销大增,以至于到现在英属非洲都是赔钱货。
为了战略需要,英国政府咬牙也就忍了。要是再花重金买下摩洛哥地区,那就真是脑袋有坑了。
没有竞争对手,摩洛哥地区又跑不掉,韦森贝格自然不着急。眼下维也纳政府还忙着呢,等闲下来了再动手不迟。
反正西班牙政府足够穷,还不起债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总是需要拿出东西抵债的。
相比能够创造大量财富的古巴和菲律宾,仅仅只是名义上所有的摩洛哥地区,显然更加容易被舍弃。
“侯爵阁下,真是太感谢了。不瞒你说,为了筹集资金,我们真的是想尽了办法。
日本人不甘心失败,在菲律宾群岛上扶持了叛军,菲律宾战役还在延续;英国人又策划了古巴独立运动,到处都需要钱。
西班牙的家底有限,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资金,目前我们还有七千万神盾的经费缺口。
……”
尽管不知道韦森贝格在算计什么,但是能够拿到贷款,儒尼奥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哭穷卖惨,以博取同情。反正除了殖民地之外,西班牙也没有什么值得令人窥伺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维也纳政府在这方面相当有节操。虽然同样存在政治附加条件,但是他们不放高利贷。
“七千万神盾”,听到这个数字过后,韦森贝格眉头微微一皱。
别看维也纳政府放出去的贷款高达十几亿神盾,但那都是分批进行的。除了俄国人之外,还没有谁一次性从这里借走那么多钱。
尤其是借给还款能力明显有问题的西班牙,那就更需要权衡利弊了。
第三十九章 不正常的商业贷
每一笔巨额贷款,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敲定的。除了政治利益交换外,还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和细节谈判。
商业贷款和纯粹的政策性贷款是不一样的。
纯粹的政策性贷款由政府完全兜底,银行只是代为放款,完全不需要考虑风险和收益;商业贷款就不一样了,纵使有政府提供担保,那也仅限于本金部分。
具体收益和风险如何,还是要商业银行自己派人去做评估。理论上来说,只要银行认为风险大于收益,这笔贷款就告吹了。
从这方面来看,即便是同意维也纳政府发放这笔贷款,西班牙政府最后能不能拿到贷款,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事情也不是不能商量。资本逐利,只要收益足够高,风险也就不再是问题。
没能得到维也纳政府的全力支持,还要去和银行家们讨价还价,儒尼奥尔自然是非常的失望。
根据以往和银行家们打交道的经验,儒尼奥尔知道这次不出血是不行了。想起西班牙目前的财政状况,儒尼奥尔整个人都不好了。
“借钱难,还钱更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笔贷款到手后,西班牙王国就要超越美利坚联盟国,成为仅次于美利坚合众国的世界第三大债务国。
排在他们前面的自然是俄国人。这年头能欠下巨额债务也是一种本事,除了沙皇政府舍吾其谁?
虽然维也纳政府身上同样也背着巨额债务,但神圣罗马帝国仍然是债权国。
如同一家企业,欠了上游原材料商的货款,同时还有下游经销商们的应收账款没有收上来。
货款要计入成本,应收账款要计入利润。利润超过成本就是盈利,反之就是亏损。
维也纳政府虽然欠别人的钱多,但是架不住欠他们钱的人更多。综合计算下来,仍然是债权大于债务。
看看隔壁沙皇政府的债务就知道了,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借走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帮小弟也是应收账款大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