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战争,那只是利益不够。谁都知道皇帝出手够大方,分地都用公顷做单位。
即便是拿不到爵位,分一块土地也是值得的。富贵险中求,但凡是想要翻身的有志青年,都出现在了军队中。
如果仔细深究的话,还可以发现留学生的身影。不光是自己参与,甚至还回国拉人。
百万大军气势是上去了,可战斗力却下来了。除了直属部队外,就只有部队贵族私军有战斗力,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
包括西班牙、荷兰派出来的部队,在威廉总督看来,都是跟着打酱油的。
明知道是乌合之众,威廉却不能拒绝大家的参战热情。一方面是利益捆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英国人施加足够的压力。
甭管是不是乌合之众,数量在这里放着,英国人就必须要分出重兵过来拦截。
反正都是比烂的年代,大陆联盟这边主战部队只有二三十万,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英国人还要更凄惨一些。
从本土赶过来的援军都是新编部队,临时拉起来的殖民军,更是乌合之众中的极品。
真要是打起来了,威廉觉得自己这边还是胜算更大一些。同样是乌合之众居多,起码自己这边的部队士气高。
人数众多的民间武装,可不是威廉强征来的,他仅仅只是发出了号召,大家就主动送上门来了。
既然是为自己打仗,士气自然低不了。尤其是之前誓师的时候,威廉演讲上了头,直接向全军许诺赢得这场战争后,阵亡抚恤金不低于五百神盾、或者是五公顷土地。
本土移民和正规军没什么感觉,根据以往的惯例,这只是正常操作,陆陆续续的各种补贴加起来,最后往往比抚恤金都高。
可是其他人就不行了,五百神盾折合白银都有上千两,以远东地区的经济水平来看,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五公顷土地的诱惑力更大,因为这是军功田。在神圣罗马帝国,军功田只要不卖出去,那就是永久免税。
这样的买命钱,在远东地区已经是天价。某种意义上来说,源源不断的有人加入,也是被威廉自己给刺激出来的。
既然话已经出口,那就必须要兑现。长期以来受弗朗茨的影响,威廉自然知道信誉的重要性。
哈布斯堡王朝的声誉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没必要为了节省亿儿八千万,就搭上自家的信誉。
何况站在他的角度上来看,五百神盾能换一个人卖命真心不算多。土地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完全没必要心疼。
作为国王预备役,威廉也需要竖立自己的信誉。
南洋地区多民族混居,如果能够花上亿儿八千万,就在各民族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以威廉对自家老子的了解,那是绝对乐意买单。
何况现在还不需要自家掏钱,战争经费从来都是维也纳政府全额承担,皇室最多在关键时刻带头捐款。
现在连捐款都不需要,战争才进行几个月,维也纳政府的腰包还没有这么快就被耗尽。
率领一支乌合之众作战,没有心理压力是不可能的。不奢望一路杀过去占领印度,起码也要打下中南半岛。
第一百四十九章 美洲人的美洲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陆联军,英属中南半岛殖民政府直接傻了眼。丧失了海权的中南半岛,就像是四面漏风的房子,经不起风吹雨打。
纵使忽略双方战斗力的差距,光数量中南半岛都凑不出百万。偏偏敌人还拥有海空优势,可以四面出击。
求援电报打到了伦敦,然后又转到了印度。
马六甲海战之后,远东航线就中断了。纵使本土立即派出援兵,也要从印度绕路。
战场上时间不等人,眼瞅着大陆联军就杀过来了,现在能够支援英属中南半岛的只有印度。
霸权战争爆发后,印度殖民军就急剧扩张,总兵力已经突破四百万大关。
纸面上的数据,那是绝对兵强马壮。即便是神圣罗马帝国陆海空三军加起来,总兵力都不到三百万。
可现在是工业化时代,人海战术固然还能够发挥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正在被削弱。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四百多万殖民军是什么货色,罗伯特·杰维斯总督再清楚不过了。
指挥、装备、训练、士气,没有一样合格的军队,战斗力怎么样可想而知。
真要是有战斗力,也不需要担心被俄奥围攻,而是他们出动出击寻找两国的晦气。
看着手中的求援电报,罗伯特内心是崩溃的。北边是南下的俄军,西边是东进的神罗军队,现在东边又冒出了百万殖民地联军。
同时对上世界两大陆军强国、三线作战,谁遇到了都会头皮发麻。
可是再难,中南半岛也必须要救。要不然敌人一路杀过来,最后倒霉的还是印度。
纵使无法击败敌人,至少也要把敌人拖在中南半岛,为国内破局争取时间。
犹豫了半天功夫后,罗伯特总督:“命令第七军、第八军,火速南下增援中南半岛。
通知各部门负责人,晚上过来开会,商议扩军的事宜。”
明明坐拥四百多万军队,却还是感觉兵力不够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可现实告诉罗伯特,想要保住印度还是要继续扩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