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援助不少,唯独漏了弹药。光有武器装备,没有足够的弹药,到了士兵手中那就是烧火棍。
如果再无良一点儿,将交付时间延长那么一点点,或者是在交付地点上做文章,恐怕连烧火棍都拿不到。
比如说:提供给印度前线的俄军。
“不干涉内政”,听起来似乎不错,体现了维也纳政府尊重盟友主权。问题是既然不干涉内政,那还提供武器装备干嘛?
最坑的还是作为中央政府,维也纳政府居然没有管好下面的小弟。这次支持波兰独立运动的主力,就是普鲁士王国。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普鲁士第一次干这种事了。自从普鲁士回到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就变得有恃无恐起来。
从最初暗中和波兰独立组织来往,发展到了后期,更是正大光明的收留“普波联合王国余孽”。
现在的波兰叛军,中上层军官全部的都在普鲁士军中服过役,基层军官也有过半出身普鲁士军队。
现在的华沙混战,与其说是波兰人在闹独立,还不如说是普俄战争的延续。
这背后要是没有维也纳政府的默许,普鲁士王国凭什么敢玩这么大?
如果说普波有历史渊源,柏林支持波兰独立运动也勉强说得过去;可是支持立陶宛独立运动,又算什么事?
出钱、出人、出力,这些都是有成本的。不是大家看不起普鲁士王国,以柏林政府的家底,真玩不起这样的大手笔。
搞事情的不光是普鲁士王国,还有支持芬兰独立运动的瑞典、支持保加利亚独立运动的希腊、支持乌克兰独立运动的……
一桩桩一件件,背后无不指向维也纳政府。以目前的国际局势,能够策动各国一起对俄罗斯帝国下黑手的除了神圣罗马帝国,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明知道幕后黑手是谁,尼古拉二世还向维也纳政府求援,本质上就在释放一个政治信号:我们玩不起了,承认你是世界老大,别再折腾小弟了。
怎奈政治不是游戏,低头认输也不等于结束。维也纳政府给出的回应,并不能沙皇政府满意。
这次世界大战可是最后一次瓜分世界,除非是神圣罗马帝国坠落,要不然再也别想第二次了。
等世界大战结束,才恢复对俄战略物资出口,差不多就是明说:这次瓜分世界和俄罗斯帝国没关系了。
对沙皇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为了这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也是下了血本的。
即便是爆发内战,也没有抽回前线的俄军。当然,想要抽回前线的部队,也撤不回来。
不管怎么说,总有上百万俄军在这场战争浴血奋战,为这场世界大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可是分赃不光要看贡献,同样也要看实力。内战中的俄罗斯帝国,自然没有能力同各国争夺战利品。
最终能够分得多少好处,全看维也纳政府的节操。不用想也知道,就算是能够分到一份战利品,恐怕也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偏偏尼古拉二世现在还不能拒绝,否则俄罗斯帝国接下来的日子,还会更加痛苦。
战利品一共就那么多,分得人少了,每家分到的就会多一份。尤其是少了俄罗斯帝国这个巨无霸,对各国来说更是利好。
维也纳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放弃印度了,现在就剩欧洲各国自己争斗。只要踢出了俄国人,大家都能够吃饱。
往日里大家绝对不敢得罪俄罗斯帝国,但是现在涉及的利益太大,大到足以令各国为之疯狂。
加上维也纳政府若有若无的暗示,更是刺激了各国的野心。沙皇政府现在要是不答应,大家就敢猎熊。
……
政治上的交锋,终归还是要靠实力来确定。
由于俄军主力被拖在了前线,用于镇压国内叛乱的军队都是新编部队,乌合之众对上乌合之众,双方也算是棋逢对手,平叛战斗自然不顺利。
印度战场的俄军还好,跟着盟军一起作战,有维也纳政府兜底饿不着。
远东地区的俄军就惨了。伴随着法国劳工在西伯利亚发动叛乱,沙皇政府囤积在沿途的物资,全部成为了叛军的资粮。
丧失了国内的物资支持,远东地区的俄军仅仅只能靠走私获得补给。
尽管远东地区的走私商人很给力,可是远东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国。
粮食、布匹、帐篷、棉衣之类的基础物资,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药品、武器弹药、飞机零配件等特殊物资就麻烦了。
尤其是各国对俄实施封锁政策之后,大军火商纷纷销声匿迹,直接断了俄军通过走私大量获得武器弹药的路。
子弹打一发少一发,俄军不得不省着点用;飞机、飞艇更惨,这年头的战机零配件寿命都很短,通常飞上几次就要更换。
因为缺乏足够的零配件储备,远东地区俄国空军被迫减少出勤次数,苦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趴在了地上。
即便是俄军依旧英勇,但是受后勤限制,血肉之躯终归还是难当机枪大炮。
在付出八万伤亡的惨痛代价之后,1905年10月24日,日军攻克海参崴。近五万俄国守军在弹尽之后,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旅……要塞就已经沦陷。尽管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远东地区的局势也彻底被逆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