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欧洲各国的打压,菲利普皇帝在本土放的军队都不多,更不用说储备大量的预备役了。
法国人的现役陆军也就三十多万,一旦派出去十几万和俄国人干仗,他们能够干预奥地利的军队就不多了。
量产引起质变,奥地利只要准备的足够充分,动员起来的军队足够多,法国人要是干预,直接揍回去就行了。
法国人败一次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拿破仑三世在国内灭火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奥地利?
至于普鲁士王国,弗朗茨准备行动开始,先放五十万军队在普奥边界上,再用战略物资诱惑俄国人,把东线的军队集中到普俄边界。
要是奥地利吃独食,没准普鲁士王国还会进行军事冒险,来一次破釜沉舟。可是现在弗朗茨也给他们留了一份好处,普鲁士政府就只能妥协了。
大家都有家有业,执掌普鲁士政府的又不是中二少年,怎么可能盲目的冒险呢?
就算是激进派,估计也要选择先吃掉北德意志地区再说。只要这个诱饵被吃下去,普鲁士王国也就只能停下来消化战果了。
……
本来就有意和奥地利联合的普鲁士政府,自然不会拒绝奥地利政府的抛出来的橄榄枝了。
事实证明,奥地利政府对于普鲁士王国的判断错了,经历了普丹战争的失败过后,普鲁士政府内部很多人对统一德意志的战略丧失了信心。
这是小国的悲哀之处,承受不起失败。失败过后,大家的信心就没了。
要知道普丹两国停战条约一签订,普鲁士王国的内部矛盾就爆发了,革命党人再次发动起义,只不过起义很快被军队给镇压了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腓特烈·威廉四世稳固政权都来不及,统一德意志地区的战略计划,早就被他们丢到了九霄云外。
历史上,普鲁士王国计划受挫之后,同样陷入了低潮。直到铁血宰相上台过后,通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打赢了第二次丹麦战争,才挽回了士气。
在俾斯麦的努力下,普鲁士人又鼓起勇气向奥地利发起了挑战,赢得了普奥战争后,普鲁士军队才完成了蜕变。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普鲁士赢得战争过后,普鲁士政府放过奥地利是外交布局,避免未来的普法战争中,奥地利背后捅刀子。
以及俾斯麦担心吞并奥地利过后,造成新生的德意志帝国中天主教徒增加,引发国内的宗教矛盾。
弗朗茨却不这么看,就算不能吞并奥地利,难道割地赔款也不行么?
要知道历史上的普奥战争,奥地利输了战争,主要损失还是体现在政治上,实际上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身处这个时代,弗朗茨才知道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情况有多么糟糕。结合当时的情况,奥地利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决战失败过后,奥地利国内的预备役动员也快要完成了,如果普鲁士王国不见好就收,就会变成一场持久战。
看了看干瘪的钱包过后,俾斯麦自然是果断的选择了见好就收。
利益都是靠实力争取的,既然奥地利实力犹存,那么要付出的代价自然就不大了。
如果奥地利政府当时破罐子破摔,选择和普鲁士王国死磕到底,没准什么都不用付出,等普鲁士王国没钱了自然就退兵了。
第四十五章 联姻否?
毫无疑问,信心不足的普鲁士政府,对普奥联手更加迫切,很快双方在对抗外来干涉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1850年11月11日,普奥两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意志条约》,条约规定:两国联手反对外来势力的干涉德意志地区事务……
有意思的是这份条约没有包括,丹麦人占领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
显然,经历了一次失败过后,普鲁士政府内部的信心严重不足,在反对英国人的同时,不敢再得罪俄国人。
既然普鲁士政府不要求,奥地利自然不会多事了。不管这两个公国能不能回到德意志的怀抱,都不会有奥地利的份儿。
弗朗茨可不会学习历史上奥地利政府,居然被普鲁士人忽悠的联合出兵。
飞地有什么用?嫌奥地利的国防压力不够大么?
维也纳宫
梅特涅说道:“陛下,普鲁士政府向我们提出了贷款申请,看样子他们的财政危机比我们预料中还要大。”
弗朗茨毫不犹豫的说道:“这是一个好消息,既然向我们求助,那么意味着他们在别的金融市场寻求贷款遇阻了。
找个理由拒绝他们的贷款申请,大家都不看好他们这个客户,我们又何必要去趟这一摊浑水呢?”
拉一把不存在的,奥地利国内可没有那么多资本需要输出,弗朗茨也不会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
如果这个年代有国家信用评级,那么他们就是最低档次的C。
看看债务就知道了,现在普鲁士王国的外债总额高达3.7亿马克,年财政收入仅有四千多万马克。
1847年恩格斯就在北极星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了普鲁士政府的财政困难,大致意思就是:普鲁士政府明天宣布破产,我也不会感到丝毫意外。
普鲁士政府没钱怎么办?
答案非常的简单——削减开支、想办法增加收入。
无论是削减军费,还是削减在工业或者是国内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对奥地利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