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军如果被打散了,就变成了溃兵。可是本来就是游击队,被击溃过后他们自然就游了起来,搞得联军指挥官蒙特斯都快要崩溃了。
没有办法,奥斯曼人不给力,说好的本土作战,结果他们反而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些保加利亚游击队溃散过后,就深入了保加利亚地区,利用当地民众的支持,时不时的给他们来一下子。
到了现在,联军的后勤运输蒙特斯都不敢用奥斯曼人护送了。要是没有两千以上的英军护送,那就是给敌人送给养。
前不久五千奥斯曼军队押送过来战略物资,直接在半道上被游击队给打劫了。要不是索非亚的储备丰厚,联军就要饿肚皮了。
就算是派了重兵押运,每次成功运送物资的背后,都有百八十名英军士兵倒在了战场上。
当然敌人死的更多,可是用英军士兵和游击队换,在蒙特斯看来怎么都觉得吃亏了。
蒙特斯愤怒的说:“让外交部照会苏丹政府,让他们尽快围剿游击队,不能让这些人影响了我们的后勤运输。”
不是他不想派兵去围剿游击队,问题是对面的俄军还盯着呢,只要他敢把英军主力派出去,俄国人立即就会扑上来。
可是游击队也不能放任不管,让他们这样肆掠下去,联军的后勤早晚会崩溃。
原本一个星期就可以抵达的物资,现在至少要走十天。每次运送物资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都在不断增加。
那么就只能把围剿游击队的重任交给奥斯曼政府了,他们是地头蛇,干这份工作正好合适。
可惜这只是理论上,现实是非常残酷的。
英军少将艾伯伦不屑的说:“司令官阁下,奥斯曼人恐怕是指望不上了。
为了围剿这支游击队,奥斯曼人先后已经投入了五万军队,现在大概还剩下一半吧。
这帮饭桶,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听到枪响就吓尿了,靠他们围剿游击队,那是痴人说梦。”
这是夸张的说法,奥斯曼军队也没有那么废材。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低下,根本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的主力部队都投入到了战场上。
高加索地区前后投入了四十万军队,巴尔干半岛上光损失的部队都超过了十万,现在战场上还有四十多万奥斯曼军队在浴血奋战。
他们那里还有军队?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实力全出,这已经是苏丹政府所能够动员的最大力量。
现在为了围剿游击队,他们又临时拼凑出来了五万军队,说这是军队完全是高看他们了。
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抓来的壮丁,军心士气全无。学会了打枪就算是完成了训练,然后直接被送到了战场上。
武器装备也都是前面淘汰下来的老古董,很多武器的年龄比士兵们还要大上一轮。
这支正规军的火力,和游击队处于同一水平,甚至还不比不上一些游击队。
蒙特斯愤怒的说:“废物!大英帝国怎么会找了这么一个盟友,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催促一下法国人,让他们尽快和俄国人决战,这么磨磨蹭蹭的想要干什么,难道他们还想要留在巴尔干半岛过圣诞节么?”
……
第八十四章 开辟新战线
君士坦丁堡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脸色阴沉的可怕,这次巴尔干大会战对英法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对苏丹政府来说就致命了。
为了这场战争,奥斯曼帝国已经竭尽了全力。不用怀疑,他们就只有这么点儿实力。
前前后后动员了百万大军,战斗力怎么样姑且不论,反正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家底儿都搭进去了。
结果战场上的情况,却令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非常的失望。本来联军一方应该是略占优势的,可惜这点儿优势,在英法指挥权之争过后,就消失的荡然无存了。
消除英法矛盾?不要做梦了,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关系到了生死存亡,英法都可以互相扯后腿,现在还指望他们精诚合作?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沉声说道:“外交部联系伦敦政府和巴黎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继续在战场上保存实力,这场战争我们就要输了。”
“是,陛下。”外交大臣幅阿德回答道
不要看现在战争打的激烈,实际上英法的伤亡都不大,战场上面主要战死的都是奥斯曼军队。
英国人既然用枪顶在奥斯曼人的脖子上,逼他们在战场上消耗俄国人的实力,法国人自然也不介意学样。
斯利文地区,俄国人一开始逮着法国人猛揍,为了保存实力,法国人自然就拿奥斯曼军队当炮灰了。
反正现在是奥斯曼人求着英法帮忙,就算是他们做的再过分,苏丹政府也只有忍着。
战斗进行到了现在,英法减员不到百分之十五,这还包括非战斗减员,而奥斯曼军队减员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了。
正常情况下,这么大的伤亡,奥斯曼军队早就该崩溃了,不过有督战队就不一样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英法把枪架在他们脖子上,逼着他们上战场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起码给俄国人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战争大臣穆德拉忐忑的提议道:“陛下,让英法增兵吧,按照目前情况他们是不可能好好配合了。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绝对的实力辗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