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往后推上五十年,或者是把背景换到了法兰西,现在早就共和了。
费利克斯首相不以为然道:“改革没有那么容易,俄罗斯帝国的保守派力量非常雄厚,尼古拉一世都没有完成社会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恐怕更难做到。
现在他能够做的恐怕也只是进行有限度改革,将俄罗斯帝国的封建制度进行转变,短期内提高实力。”
他是有发言权的,奥地利改革的时候,匈牙利贵族完全丧失了话语权,维也纳的保守派被叛军扫进了垃圾堆,波西米亚地区保守派被叛军冲击的七零八落。
等维也纳政府宣布改革的时候,保守派的力量已经十不存一,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根基。
即便是如此,这十几年来双方的斗争都没有少过。
现在沙皇政府可没有办法靠叛军清理保守派,需要沙皇亲自上阵,光这一波仇恨就足以令亚历山大二世头疼。
这就注定了,未来改革派和保守派也会在仇恨的力量下长期对持下去。即便是有沙皇支持,改革派的力量短时间内也很难超过保守派。
没有办法,按照欧洲的传统,就算是清理贵族,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可能都杀了。
贪污受贿的罪名太轻了,对贵族来说只能算是小节有亏。牵扯到军用物资,也最多只能杀几个负责人。
大部分人只是会被赶回家,或者是流放西伯利亚。这些人丢了权利命还在,仍然是一个隐患。
而莫斯科的叛军非常不给力,没有搞出大新闻来。根本就没有大贵族、大资本家下场,想要牵连都做不到。
“清君侧,诛污臣”,在天然上就比造反低了一档,那怕是为了作秀证明皇帝的仁慈,亚历山大二世也要发布招安令。
顶锅的都是革命党人,剩下的人只要聪明一点儿,等亚历山大二世发布赦免令后,果断的选择倒戈,战后最多被边缘化,清算是不存在的。
这意味着保守派只是在政治斗争中失利,本身实力损失并不大。
毕竟和奥地利一样,俄罗斯帝国军队也是贵族主导,沙皇也不可能违背游戏规则。
弗朗茨点了点头说:“对俄罗斯帝国来说,有限度的社会改革也足以缔造一个世界强国了。
他们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只要完成了工业化,就是欧洲大国。
他们真要是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在欧洲大陆上发展潜力在我们之上的,就只有俄罗斯帝国。”
……
第一百一十章 善意提醒
1867年4月22日,伦敦和会召开。全世界二十余个国家代表齐聚伦敦,商议这场特殊的大战。
这是反法战争以来,全世界波及国家最多、涉及交战区域最广、规模最大的战争。
毫无疑问,这也是伤亡最惨重、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交战双方的总兵力损失超过两百万,各国总经济损失超过二十亿神盾。
(约合10亿英镑,折合黄金7322.38吨)
别的不说,光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就集体哑火了。要知道很多国家人口都不到两百万,整个国家都不值20亿神盾。
损失最大的自然是俄国人,不光是军队损失惨重,国内经济遭到了重创,还丢城失地,把来之不易的世界霸权之位搞丢了。
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俄国人肯定不会就这么直接莽上去。
巴黎会议上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划给了丹麦,普鲁士入侵丹麦的战争遭到了欧洲各国反对,他们完全可以采用迂回方式解决问题。
当然了,迂回外交手段俄国人不擅长,看上去也不够威风,无法展示他们欧洲霸主的雄风。
万万没想到,本来是用来立威的战争,最后埋葬了俄罗斯帝国的霸业,一个大帝国被搞得奄奄一息。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扯淡模式,俄国代表团舌战群雄,除了丹麦代表帮忙外,他们直接陷入了被围攻状态。
这是敌人多的弊端,如果波兰也算是一个国家的话,这会俄国人面对的就是八国联军。(普鲁士王国、奥斯曼帝国、中亚四国、波兰、大清帝国)
交战国之间的扯皮,其它国家代表自然看热闹了。如果大家都参与的话,俄国人还会更加悲剧。
普鲁士人的外交活动还是起了作用的,获得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谅解,他们提供了大量对俄国人不利的证据,显然是准备充分。
第一天会议结束后,俄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就知道事情坏了,连夜和奥地利代表韦森贝格密会。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没有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伯爵阁下,现在我们需要贵国的帮助!”
沉默了一会儿后,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才开口说道:“我们是盟友,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侯爵阁下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俄国人的目的他是一清二楚,然而现在必须要装糊涂,才能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重新确立俄奥同盟中的主导权。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没有想那么多,欧陆霸权易主成为了定局,无论是落入法国人手中,还是落入奥地利手中,都没有他们什么事。
俄奥同盟中的主导权,对失去欧陆霸权的俄国人来说,现在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