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奋战的滋味,一点儿也不美妙,亚历山大二世不想来第二次了。
吃一堑,长一智。
经过了这次教训,亚历山大二世知道了盟友的重要性。年轻时代主张“亲普疏奥”,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在国家之间,仅凭个人喜好决定外交政策,完全就是傻逼作风。
不同于老牌帝国,普鲁士王国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扩张。当时周边三大帝国都打不赢,最后选择对俄罗斯帝国下手。
这不是因为俄罗斯帝国弱,而是俄罗斯没有盟友。并且从俄罗斯帝国突破,还可以收获英法的友谊,不用担心钱粮问题。
当然交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法奥两国都有完整的铁路网,作为最先认识铁路对战争重要性的普鲁士来说,他们在挑起战争前就做过评估。
法奥能够投入兵力太多,搞不好就一波被带走,他们才选了兵力投入有限的俄罗斯帝国。
不管多少理由,排第一的还是俄罗斯帝国被孤立了。甭管有理没理,进攻俄罗斯帝国在欧洲各国看来都是正义的。
要是进攻其他国家,很容易遭到敌视的。在俄国参战前,普鲁士进攻丹麦就遭到了欧洲各国的谴责,很多人都在呼吁国际制裁。
结果,沙皇政府一参战,情况瞬间发生了变化。大家一面谴责普鲁士入侵波兰,一面又支持普鲁士和俄罗斯开干。
俄罗斯帝国唯一有分量的盟友奥地利,也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疏远了起来。外交上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了战争,奥地利对他们的支持力度,比近东战争时期下降了不只是一个档次。
总结经验教训后,亚历山大二世也开始重视外交了,分化普波关系只是其中的一环。
第三章 苏伊士运河通航
埃及,苏伊士运河也到了关键时刻,经历了长达九年的施工,终于临近了尾声。
这次中途没有停工,更没有缺少劳动力。法奥两国联合修筑大运河,英国人捣乱不成,反而让他们的埃及棉花种植计划夭折了。
之所以施工这么久,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运河比原时空的苏伊士运河设计深度提高了四米。
后来在实际施工中,奥地利一方派出的工程师,要求确保万无一失,又往下放了两米。
深度增加了,宽度自然也相应增加了,工程量自然也随之增加。在缺乏机械的年代,增加的土方量就不是一个小工程。
工程量增加施工成本也跟着增加,原时空的苏伊士运河几经波折最后通航,成本高达1860万英镑,现在还没有通航成本就高达3770万英镑。
不断攀升的成本,让苏伊士运河的股票一路走低,很多人都怀疑这条运河能不能回本。
这正好便宜了弗朗茨,有人抛售股票他就接盘。反正亏不了,赢利只是时间的问题。
正是有他这位接盘侠,苏伊士运河股票才没有跌成白菜价。当然,跌破发行价是不可避免的。
增发两次股票后,见股票低迷就像是卖不动了,运河公司直接以运河产权抵押向银行贷款。
在金融市场上遇冷,好在这是战略性工程,被法奥两国政府看做是打破英国人对直布陀罗海峡垄断的机会。
在两国政府的担保下,银行才肯提供贷款。本来弗朗茨准备自己接这笔生意的,不过遭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反对。
毕竟外界不看好运河公司,发放这种巨额贷款,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万一影响到皇家银行的吸储能力就麻烦了。
要知道,弗朗茨的大部分投资实际上都是利用贷款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保证皇家银行吸储能力就至关重要。
从自家银行贷款,左手倒右手,他所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仅仅只是存款利率。实际上,比存款利率还有更低。
资金滚动使用。就算是钱花出去了,很多时候也是一个账户划到另一个账户,并没有从银行中取出来。
这个年代没有银联,跨行转账都需要自己动手。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这么干的。
这就是机会,银行可以多次循环利用一笔资金。只要不遇到金融危机、挤兑风潮,循环个几十次都没有问题。
就算是金融危机,对皇家银行冲击也不大,信誉是一个好东西。
这些年皇家银行可收了不少黄金,一部分卖了出去,大部分都储存了下来,在维也纳总部还有一百吨黄金的储备金放在那里。
这就是皇家银行的信誉所在,表面上看来一百吨黄金很多,实际上的价值也就2732.24万神盾。
只不过听起来很霸气,让人感觉财大气粗,有安全感。
当然,最令人放心的还是“皇室”这块牌子。只要皇室不倒,皇家银行就不会倒。这相当于弗朗茨的脸面,不可能让它破产。
大部分资金都拿来自己投资了,拿出去放贷的资金自然就少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皇家银行都不做小额生意。
简单的来说,就是低于十万神盾的贷款业务,这里概不接待,有抵押品都不接待。存款限额就要低得多,五神盾就可以开户。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受限于技术,全靠人工办理业务。存款还好说,问题是贷款审核,要调查资料非常的麻烦。
皇家银行做小额贷款,只有政府委托的政策性贷款可以例外。由政府负责担保客户的还款能力,这些问题自然不存在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