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影响到了奥地利的经济,尤其是对威尼斯这种港口城市影响更大。缩短了航程之后,对贸易促进作用非常大。
对在这里讨生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海外贸易量增加,意味着来往船舶数量增加,也意味着当地经济会更加繁华,大家的收入同样会随之增加。
不同的人关心不同的事。维也纳宫,弗朗茨就没有关心苏伊士运河对经济的影响,他更关心战略价值。
看着运河的基本参数:水面宽度138米,河底宽度48米,水深15.4米,预计可容纳5万吨的船舶通航。
这意味着即便是到了无畏舰时代,苏伊士运河也可以自由通航,比起原时空同期那条苏伊士运河战略价值增加了不知多少。
这让弗朗茨松了一口气,付出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这个数值到了无畏舰时代都够用,航母时代不用考虑,到时候英国人也该没落了。
看着运河成本,弗朗茨也不禁叹了一口气。超过了原时空的一倍还多,果然是高投入项目。如果不是先知先觉,弗朗茨都不一定敢投入这么大。
这笔巨额投资,意味着未来十年来,运河公司很难收回投资。不过这也无伤大雅,运河公司还是一只下蛋的金鸡。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未来运河公司的钱景可期。短期内的投入完全是值得的,或许二三十年后一年的通航费都可以收回建设成本。
从这方面来说,拿破仑三世的魄力也是令人佩服的。没有先知优势,他也敢跟着大笔投入。
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拿破仑三世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完全是无可挑剔。
蝴蝶效应果然可怕,没有了克里米亚战争获胜的光环,对法国人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他们的皇帝没有飘。
第四章 后续影响
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英国人来说,他们在地中海的战略主权不复存在。
最令伦敦政府忧心的是印度暴露在了法奥两国的眼皮子底下,苏伊士运河通航过后,两国到印度的距离大大拉近了。
不要说没有野心的傻话,没有打印度的主意,真实原因是法奥两国实力不足,没有把握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印度。
全世界最富裕的一块殖民地,放在了餐桌上,谁不动心?这一块殖民地的价值,就超过了法奥两国殖民地的总和。
至少在这个年代来看,就是如此。非洲大陆的潜力还没有展现出来,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受到重视。单纯从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一个印度超过整个非洲大陆。
不是约翰·罗素有被害妄想症,而是现实告诉他必须要提高警惕。只要打个盹儿,就有可能被人掀翻。
当年的霸主西班牙就是这么被他们掀下去的。现在变成他们守擂,别人来挑战了。
如何解决苏伊士运河开通带来的冲击,成为了伦敦政府眼下最头疼的问题。
海军大臣爱德华警告道:“法奥两国掌控了苏伊士运河,印度洋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从现在开始,奥地利前往印度所需的航程仅仅只是我们一半,法国前往印度的航程也缩短了百分之四十。
在全球战略上,我们已经受到了严重挑战。从今往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都要面临法奥两国的威胁。”
这是眼下的威胁,苏伊士运河仅仅只是对外开放民用船舶通航,军舰之类不在通行范围之内。
不过,这个限制只是对其它国家有效,法奥两个股东自然不会受到限制。
毫无疑问,这是针对英国人设置的。苏伊士运河是法奥两国政府联合控股公司,制定的规则自然是政治优先。
把英国人踢出去,意味着两国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更加有利于两国在这些地区扩张势力范围。
从好望角绕道太远了,航途中所耽搁的时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人的海洋霸权。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补充道:“不光是军事受到了挑战,在商业上我们也面临着冲击。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意味着奥地利的商品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增强,我们原本的低运输成本优势,现在变成了劣势。”
考虑运输成本,实际上这也是被逼出来的结果。时至今日,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帝国,正在走下坡路。
技术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很多工厂因为设备老旧、人工工资更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国际竞争中已经处于了劣势。
这些问题都被殖民地掩盖了,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市场,英国资本家们并没有觉察到这个危机,或者是发现了也没有引起重视。
在殖民地之外的国际市场上,英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下降,法奥两国都在抢占英国人的市场。
只不过这块市场的份额不是太大,并没有引起外界的重视,可政府高层还是一清二楚的。
沉思了一会儿,约翰·罗素首相问道:“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
发现问题没有用,关键还是要解决问题。作为世界霸主,英国人每天都要遇到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政府要做的是解决问题。
殖民大臣史蒂夫提议道:“我们正在进攻埃塞俄比亚,如果顺利的话可以顺势控制曼德海峡,掌控住红海门户。
不过这里是天然海峡,宽度大约在26~32公里,想要封锁这里非常困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