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往往只是需要一个位置,就可以达到目的。要是官僚都变成一个集团,那么只能说明皇帝蠢得不可救药。
波黑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至少这里有矿。包括: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矿产。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波黑经济发展基础。波黑政府就准备挖矿了,不仅仅只是挖矿还要发展重工业。
简单的说就是炼钢、冶铜,顺带在卖卖盐。当然别的矿产也会开发,只不过眼下这三项更有“钱途”。
弗朗茨记得原时空波黑地区的重工业就发展的不错,不过后来因为战争走向了没落。
尽管波黑多山,可是这里有河流,可以发展水上运输。如果再把铁路支线延伸下去,那么发展重工业也是有潜力的。
奥地利的重工业太过向波西米亚地区集中,和平年代这不要紧,到了战争年代,波西米亚地区就太靠前线了。
波黑地区的条件,自然是比不上波西米亚地区,可是建立一个小一点的重工业基地,还是问题不大的。
不仅仅是波黑地区,巴尔干半岛很多地区都有发展重工业的潜力。相对于欧洲大陆来说,巴尔干半岛的矿产资源还算是丰富。
不说长远发展,起码在工业时代初起,所需的资源还是能够满足的。只不过在开发成本上,巴尔干半岛还是相对较高。
波黑地区毕竟已经同化了,弗朗茨还是愿意投入一定资源的。能够发展起来那就赚了,经济发展不起来,多几家重工业,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没有犹豫多久,弗朗茨在文件上打了一个“√”,算是批准了方案。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他费心了,给了政策,后面的问题就该官僚们自由发挥了。
只要不是丧心病狂的计划,一般地方政府递交的发展计划,他是很少驳回的。
任何大的战略计划,都没有人能够保证一定成功,可是不尝试一定不会成功。
对一个国家来说,容错率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波黑这种穷省搞得经济发展类的战略计划,失败几次也动摇不了根基。
本来就需要中央政府补贴行政经费,再糟糕又能够坏到哪里去?
可是只要成功了一次,那么就赚大发了。不说成为奥地利的发达省份,只要能够在财政上实现自足,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十七章 理念之争
波黑行省要建立重工业强省的消息传开后,立即在资本圈子里引发了轰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重工业从来都是大投资,并且是长期性投资。一笔投资几年、十几年收不回来成本,都是正常操作。
同样这个行业一旦做大,获得的利润也要高得多。仅仅是这个门槛就淘汰了大多数竞争者,相比别的行业,重工业企业的竞争对手要少得多。
目前奥地利经济刚刚摆脱危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对钢铁和铜的需求量大增,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理论上,只要生产了出来,这两项产品根本就不愁卖。然而这只是现代,要加入这个行业,可不是一两天就有成果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从寻找合适的厂房开始,到产品问世,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
实际上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事先内部筹备不说,这种大投资必须要组织专业人士探矿,还要进行成本综合评估,也要考虑交通运输,市场分析也是少不了的。
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专业机构代劳,全部都要投资者自己组织、判断。光这些还不够,就算是向银行贷款投资,前期投入的成本最少也是几十万神盾。
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将大部分人淘汰出局。没钱的不要来,这个行业是资本大鳄们的专场,小作坊现在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
空手套白狼那是不可能的,银行都是私营的,一家比一家审核严格,没有抵押品,谁都不要想贷出巨额资金来。
而这个年代重工业投资,早就攀升到数百万神盾,就算是花上千万神盾都不是没有可能。
最值钱的不是机械设备,而是出产原材料的矿山。奥地利不缺廉价矿山,然而既然廉价了也意味着开采难度大幅度增加,或者说是有一定开采价值的贫矿。
有经验的从业者都知道,这个便宜捡不得。如果不能控制生产成本,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就要凉凉。
至于矿山和冶炼厂分开经营,那是不存在的,现在最流行的都是集团化、产业链化,一般都是从上游原材料生产到下游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
产业分割,那是建立在当地原材料耗尽,必须从外界购买的情况下。这会大幅度增加成本,资本家们不喜欢。
目前法国工业的最大问题,就是要从外界进口煤,增加了产业成本,这也是拿破仑三世盯着莱茵兰地区的原因。
维也纳星巴克俱乐部,一看这名字就知道这是弗朗茨的恶趣味,凡是他记忆中的知名企业,大都被提前搞了出来。
当然很多可能发生了变化,时间过去的太久了,记忆也是会发生错误。有时候模模糊糊的记忆,名字相同的企业,业务范围却大不相同。
米其林可以变成冰淇淋品牌,碧桂园可以成为某个公园,被玩坏了的企业名字很多,要是再有穿越者出现绝对会懵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