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这些技术是潜力无限,然而需要投入的资金也不是小数字。威尔斯想要说服托尔,实际上也是资金上的问题。
不是他没有钱,主要是新技术研发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找人分担风险。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这种新科技企业的寿命是最短的,是降低奥地利企业平均寿命的主力。
相比之下,传统企业生命力还要强的多,生存二三十年是正常的,百年老牌企业都不在少数。
毕竟传统产业是资产的,转手也可以卖出去。很多企业多次易主,仍然生存了下去。
相比之下,高科技创新产业就不一样了。运气好的开发出了新技术,那么企业还有价值;运气不好啥也没有做出来,这样的企业完全就是一文不值。
没有成果的企业都活不长,投资者们的耐心有限,没有人等他们十年磨一剑。
最短的科技企业,仅仅只有几个月寿命。研发某一项技术,因为竞争对手先搞出来成果,他们就会被投资者认为没有潜力而抛弃。
资本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资本家们不乐意投资新高科技企业,也就不奇怪了。不仅仅是风险大,就算是搞出来的成果,也不一定有商业价值。
结果19世纪的科技发明创新,大部分都是个人推动的。等有成果之后,资本才一拥而上,推动技术革命。
如果不是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异军突起,在维也纳打造了不夜城,让大家看到了电的重要性,电力产业也不会受到资本热捧。
即便是如此,资本家们同样在想办法降低风险。这也是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战略扩张,能够那么顺利的原因。
两人这是投资理念之争,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
没有进入轻工业搏杀,就足以证明两人的远见。当然刚刚结束的经济危机,也应该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资本不会规避风险,但是资本家们有规避风险的本能。发生了产能过剩的行业,谁都知道那是夕阳产业。
夕阳产业能够生存下来都不容易,想要获得巨额利润,显然是不可能的。
见场面有些尴尬,同行的劳伦斯洛夫斯基转移话题道:“已经了快12点了,我们该用午餐了。我觉得隔壁那家餐厅的牛肉不错,要不去尝尝?”
托尔笑道:“我更喜欢他们的烤鹅,你们呢?”
……
第十八章 操碎了心
资本都是逐利的,波黑的重工业计划公布后,看在优惠政策的份儿上,前往当地考察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具体要不要投资,那还是要等结果出来了再说。通常情况下,企业要买下了矿山,才会下定决心投资。
这个年代可没有从海外进口矿石的说法,尽管奥地利的殖民地上有很多矿产,可是要开采并且运回来,那个成本足以令任何企业崩溃。
除了本土没有的矿产,这个年代很少进口矿石。欧洲主要的工业强国,大部分工业原材料都是靠本土自给自足,殖民地只是补充作用。
弗朗茨相信资本家都是精明的,自己会搞定这一切的。头脑不灵光的,基本上都已经凉了。
现在他注意力集中到了非洲战场上,在英国人出兵突尼斯过后,法国人也紧跟着上去了。
英法围绕着突尼斯海峡的争夺,变得激烈了起来。至于突尼斯政府,可以忽略了。两个债主打上门来,他们只能当驼鸟了。
在红海法奥和英国人的竞争也激烈了起来,苏伊士运河的成功通航超过了英国人的预料,法奥联手把他们挤出了埃及。
现在法军占领了埃及大部分地区,奥属利比亚地区也把边界线向前推进了若干公里,具体占领了多少地方弗朗茨也很迷茫。
反正等埃及政府投降,法奥谈判过后才能够作数,毕竟按照约定埃及是划给法国人的,趁火打劫那也是理亏。
殖民地政府级别不够,不知道法奥结盟那也是正常的,发生这种事情也是正常的,大家可以谈判解决问题。
反正可以确定,埃及的精华地带都在法国人手中,奥地利的手没有伸那么长,占领的地区也就是几块绿洲,还有大片的沙漠。
这都是小问题,法奥两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僵持的,反正提前占领了也没有用,百年之内这些地区都没有价值。
为了抵消英国进攻埃塞俄比亚带来的影响,1869年3月奥地利出兵阿拉伯半岛,也就是后世的也门地区。
总之红海地区不能够让英国人全占了,也门地区的港口虽然不怎么样,无法和吉布提相比,可是改造一下停靠军舰还是没有问题的。
英法没有动手,那是他们还要立牌坊,奥斯曼帝国到底是他们的盟友,阿拉伯半岛一直都被默认为奥斯曼的势力范围。
没有足够的利益。对盟友下手的事情大家都是很少干的。对法国人来说控制苏伊士运河就够了,反正奥地利又不可能堵塞运河。
英国人自不用说,面对法奥两国的排挤,要是做出了能够堵门的态势,谁知道受了刺激的法奥两国会干些什么?
唯利益论是不适合君主国家的,很多时候皇帝的立场就是国家的立场。要是把法奥两国刺激到了一起,英国人哭都来不及了。
作为当事人的奥斯曼帝国,他们驻维也纳公使天天都在抗议,现在外交部正在和他们谈价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