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都想过要不要把这些封建残留踢出去,后来考虑到自己也是封建残留,默默的选择了看不见。
收买人心,就收买人心吧。反正都只是在他们原来地盘上活动,又没有乱伸爪子,更没有想要造反,弗朗茨也懒得管了。
有这些人在地方上看着,还可以保境安民,至少山贼、土匪、革命党之类的,都被他们拿去换了军功。
没错,在奥地利抓革命党也是军功,对这些敢造反的存在,弗朗茨是不遗余力的打击。
窝藏、包庇革命党,那么对不起,不管是谁都不要想好过,无非是怎么死的问题。
前车之鉴犹在,流放北冰洋的倒霉蛋贵族最有发言权。当然,如果几百年后科技发达,能够把冰封状态的人救活,没准他们还有机会控诉弗朗茨的暴行。
除了有组织的,自然就是没有组织的了。既然这些组织有积极作用,弗朗茨自然不介意推广。
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要说服广大农民太难了。政府强制执行。只会把事情弄的更糟糕。
不让农民种粮,总得告诉该种植什么吧?这种事情,弗朗茨真不敢相信官僚。
官僚们可以屁股一拍脑袋就做出了决定,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到时候种植出来的经济作物能不能卖出去,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个后果比粮食产量过剩更严重,粮食就算是卖不掉,还可以留着自己吃,至少保证农民不会饿肚子。
经济作物要是卖不出去,那就只能烂地里了。一年绝收能够咬牙支撑,要是连续几年都是如此,这个恐怖后果,想想弗朗茨就不寒而栗。
霍尔斯不反对建立农业合作社,已经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确实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只要延续复制成功经验就可以了。
略加思索过后,农业大臣霍尔斯回答道:“是,陛下。”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认准就对了
1873年11月14日,非洲西南铁路竣工。这条西起几内亚,南临比勒陀利亚的大动脉建成,奥地利在南非的统治彻底巩固了。
从勘探到竣工,这条战略铁路前前后后耗费了十余年功夫,是奥地利至今为止花费时间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高的铁路。
当然完工的只是主干道,沿途的支脉线路再修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够修完。主要是原因不是施工难度大,也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殖民地政府没钱。
非洲大陆发展相对滞后,政府税收有限,无力支撑铁路大建。修建主干道是战略需要,由中央财政拨的款。
这条长度高达7476公里的铁路,总耗资高达7428.6万神盾。平均下来每公里的建设成本居然将近1万神盾,这个造价远远超过了本土。
这还是建立在有免费劳工使用的前提下。为了修建这条铁路,殖民政府先后征招了上百万劳工,常年维持着二十多万人的庞大施工队。
主干道建设完成,后面的支线铁路就只能慢慢来了。经济价值、战略价值高的铁路优先建设,价值低的铁路先当规划图放着好了。
这条非洲西南铁路,创造了很多项记录,比如说:投资最大、使用劳动力最多、距离最长、新技术开发运用最多……
如果把劳动力折算成钱的话,还可以增加一条:成本最高的长距离铁路。
或许在21世纪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很容易,但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纪录,是奥地利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
尽管非洲西南铁路意义重大,弗朗茨还是没有前往参加通车仪式,晕船没有办法,万一运气不好死在半路上,喜事变丧事那就悲剧了。
为了表示重视,皇储腓特烈和费利克斯首相都亲自前往参加了通车仪式。坦率的说,弗朗茨是反对的。
费利克斯首相都73岁高龄了,尽管身体还不错,但是这个年代医疗技术有限,万一路上来个风寒感冒,搞不好就直接挂了。
没办法,老家伙有德意志人的倔强,非要亲自去非洲大陆实地考察,弗朗茨也拦不住。
这和弗朗茨提出的“非洲本土化战略”有关系,维也纳政府中很多人都持有怀疑态度,最近几年政府不断派人过来实地考察,就是为了让他们安心。
资料上说得再好,不如实地看一眼。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费利克斯首相一直都想要亲自前往实地考察,只不过事情忙给耽搁了下来。
腓特烈就只能算是意外,原本是轮不到他的,毕竟他只有17岁,去了也只是打酱油,无法代表皇帝做出决定。
只不过恰好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公们都很忙,两个弟弟都不在国内,又不能让铁路等着不通车。
唯一比较闲的就是马西米连诺,不过考虑了一下,弗朗茨觉得派儿子过去都比他靠谱。
再说了,马西米连诺现在也是墨西哥皇帝,不再是奥地利的大公,这么使唤也很失礼。
小点儿就小点儿吧,反正还有费利克斯首相在,遇到突发重大事件可以由他代为决定。
实际上经过了弗朗茨这么多年的教导,腓特烈的能力也不差了,只不过缺乏历练。
弗朗茨的身体还好,有得是时间培养下一代,自然不会急着拔苗助长。
他自己就是那么走过来的,作为穿越者都感到有些吃力。要不是有老臣辅佐,弗朗茨也不可能那么容易的掌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