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弗朗茨舍得给,沙皇政府也不敢要。真要是发下去了,打破了俄军的廉价薪酬体系,未来战争怎么打?
牺牲这么大,要是不从阿瓦城中捞取一笔好处,怎么能够弥补大家受伤的心灵。
面对破门而入的俄军士兵,奥斯曼人的埋伏进行不下去了。没得说,那就打吧!
哭声、喊杀声响彻云霄,俄军士兵在战场上早就杀红了眼,面对敢反抗的奥斯曼人,自然是毫不客气的举起屠刀。
等哈罗斯夫中将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阿瓦本来就是一个小城,因为战争的关系,又跑掉了一批,现在留下来的倒霉蛋也不过两三万人。
这么点儿民众,怎么可能是上万俄军的对手呢?战斗持续到了傍晚时分,除了一部分幸运儿躲藏了起来逃过一劫,剩下的都成了俄军士兵的刀下鬼。
肃清全城确实做到了,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阿瓦自然安全了。可是后遗症,却让哈罗斯夫中将欲哭无泪。
说好的抢劫,怎么变成了“屠城”?好吧,这也不能全怪俄军士兵,见奥斯曼人手中拿着武器,他们也只是提前消灭敌人。
只是这个理由,估计也就俄国人自己会信。说了出去,谁都不会相信。
欧洲大陆不流行屠城,当然屠杀“土著”不算。只不过这都是之前的事情了,进入19世纪后期就算是殖民者玩儿屠杀,也会遮掩一下。
事已至此,哈罗斯夫中将只能硬着头皮认了,屠夫将军的帽子他是戴定了。
好在,这里是奥斯曼帝国,在欧洲世界奥斯曼人比土著的地位也高不了多少。
令哈罗斯夫中将欣慰的是,以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的恩怨,国内的激进派、宗教人士会支持他,沙皇政府说什么也不能拿他当替罪羊。
……
次日,刚刚进城的伊万诺夫上将就被这个恐怖“战果”惊呆了。作为俄军的总指挥,他看问题就要全面的多。
表面上看,以欧洲世界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很多人指挥拍手称快。
可政治上,并不是简单的看恩怨,这次事件已经给欧洲各国提供了干涉这次战争的借口。恐怕要不了多久,圣彼得堡就要面临国际社会的外交压力。
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伊万诺夫立即下令道:“立即封锁消息,对阿瓦城内发生的事情下封口令,对外统一宣布驱逐了全城的民众。”
事已至此,只能耍无赖了。除了咬死不承认外,伊万诺夫上将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停顿了一下后,瞪了哈罗斯夫中将一眼,伊万诺夫又补充道:“尽快把事情的经过整理出来,汇报给联军指挥部和圣彼得堡,这件事情已经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处理的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制造恐慌
维也纳宫,刚刚收到阿瓦被攻克的好消息,弗朗茨还没来得及高兴,坏消息就接踵而至。
俄国人提供的理由,弗朗茨不关心。“屠城”已经成为了事实,参与者那么多想要保密太难了,现在需要的是善后。
如果换个时间点,那也无所谓。反正毛熊的名声又不好,再增加一个“屠夫”的名头,也不会掉块肉。
欧洲很少发生屠城事件,类似的事情却经常干。表面上看抢劫比屠城文明,实际上很多时候抢劫,造成的后果和屠城差不多。食物都抢光了,让民众怎么活?
19世纪之前,欧洲大陆人口上不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战争中伴随着的抢劫,大量的民众因为缺乏食物而饿死。
殖民地更不用说,谁也不比谁干净多少。只不过殖民帝国掌控着世界话语权,大家假装没看见。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阿瓦被屠的消息肯定瞒不住,现在需要立即进行善后。
民间舆论不担心,民众不会在意奥斯曼人的死活,最多也就感慨两句,麻烦的是英国人。要是伦敦政府趁机搞事情,政治上对我们非常不利。”
得,这都直接认定是俄军屠城了,根本就不相信俄国人的解释。
弗朗茨也不相信俄国人的解释,当地民众激烈反抗他相信是有的,但所有人都那么跳出来抵抗俄军入侵,这不是搞笑么?
奥斯曼帝国可是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都幻想着要独立。从战争爆发到现在,维也纳政府都已经和奥斯曼国内的多个民族领袖接触过了。
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等民族都有独立倾向。
让他们起来造反,或许大家还会犹豫,可是让他们为奥斯曼帝国卖命,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阿瓦城内就没少数民族了?这个说法,恐怕谁都不会信。想要遮掩过去,怎么也得留下一些人作证吧!
奥斯曼帝国民族矛盾严重,正常情况下,找一帮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出来指证并不难,仇恨面前谁在乎真相?
或许很多人都会拍手称快,说俄国人干得漂亮。不要说这些被压迫的民族,就连奥地利国内都会很多人替俄国人叫好。
费利克斯首相:“拿破仑三世刚死,拿破仑四世刚刚继位,内部矛盾就够他忙活的了,短时间内法国人没有精力参合近东战争。
巴黎政府只是摇旗呐喊,不采取实际行动的话,伦敦政府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
普鲁士人真忙着吞并波兰,可不会在乎奥斯曼盟友的死活。或许他们还会庆幸爆发了这件事,帮他们分散了国际注意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