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存亡的时刻,波兰军队表现出的勇气令俄国人大吃一惊。然而这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随着时间的推销,波兰军队兵力上的劣势,渐渐暴露了出来。
夜幕降临,黑夜阻挡了俄军的兵锋,双方被迫收兵。摇摇欲坠的基辅又坚守了一天,作为守备军官普雷塔尔已经心力交瘁。
以不足俄军五分之一的兵力,他已经坚守这座城市一个星期,援兵依然没有抵达。周边的友军早就溃败了,基辅已经沦为了一座孤城。
拖着疲惫的身体,清点了一下伤亡,普雷塔尔只剩下一声叹息。
波兰政府在基辅地区部署了一个步兵师和两个守备团,总兵力高达1.6万,现在能够作战的已经不足一半。
这还是战争爆发后,普雷塔尔顶着压力,将基辅地区的兵力全部集中了起来的结果,要不然可挡不住俄军一个星期。
城外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失的差不多了,白天俄军就攻入了城内,如果没有援兵,基辅失守是注定的结果。
普雷塔尔对援军已经不再抱有幻想,他只是期待政府不要浪费掉这1.6万守军用生命争取到的时间。
夜深了,部署完守备任务后,普雷塔尔给波兰政府写了最后一封信,或者说是遗书。
基辅地区到华沙的电报已经被切断,现在只能采取原始的通信方式,这封信能不能送到波兰政府手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普雷塔尔没有求援,理智告诉他,在基辅地区和俄国人决战是非常愚蠢的。
最好的战场在华沙,尽管把战场放在首都损失会非常大。但没有民众基础,想要以弱胜强太难了。
战争总是需要牺牲的,在普雷塔尔看来,为了胜利没有什么代价是不能付出的。
今天基辅地区的守军可以为国家牺牲,那么明天作为首都的华沙同样可以做出牺牲。
作为波兰大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波兰独立后普雷塔尔主动离开了权利中心,选择了镇守最不受欢迎基辅前线。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做好了为国家牺牲准备。俄罗斯帝国不好对付,沙皇政府卷土重来,在很多人的预料中。
只是这个时间来得太早了一些,独立后的波兰并没有复兴起来,短短的几年功夫后再次沦为了鱼肉。
……
华沙,当东布罗夫斯基首相收到普雷塔尔的遗书时,基辅地区沦陷、普雷塔尔自杀的消息也随之传来,拔出了最后一颗钉子,俄国人的兵锋直指斯卢奇河。
放下了手中的书信,东布罗夫斯基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普雷塔尔太过理想主义,到了现在这一步波兰王国能够保住就不错了。
与其幻想着集中兵力在华沙地区重创俄军,不如指望普鲁士人的援兵快点儿抵达。
就在基辅失守的前一天,波兰议会已经选举威廉一世为国王,普波合流已成定局。
战争进行到现在,波兰王国已经失败了。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内,波兰王国已经损失八万军队,丢掉了五分之一的国土,拿什么和俄国人决战?
战争失败总是需要有人负责的,作为失败者,东布罗夫斯基这个临时首相,距离引咎辞职的日子已不远矣。
没有办法,在俄国人的压力下,波兰社会各界都主张和普鲁士人妥协,换取柏林政府出兵保护。
这些年的政治生涯,东布罗夫斯基也不是白过的,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革命者。
结合目前的局势一分析,他就知道普俄两国暗中有交易。唇亡齿寒的道理柏林政府不可能不知道,然而普鲁士人依然迟迟不动,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战争怎么结束,已经不是波兰政府能够决定的了。估摸着等俄国人把约定的地盘拿到了手,就是大家坐下来谈判的时候。
国际社会的干预,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如果英法真的想要干涉这次战争,那就直接出兵波罗地海威逼圣彼得堡,保管沙皇政府会做出妥协。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地记者
要瓜分波兰,不仅仅只是普俄两国达成协议就够了,还需要获得欧洲各国的认可,尤其是要取得法奥两国的谅解。
维也纳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我们已经和普俄两国达成了协议。他们公开支持我们统一德意志地区,换取我们在波兰问题上的中立。”
这不是空头支票,但比空头支票还要不靠谱。奥地利真要是统一德意志地区,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普俄两国。
在利益面前,这种口头上的承诺没有任何约束力,能不能兑现全靠大家的节操。
弗朗茨不认为普俄两国会兑现承诺,不要看他们打得你死我活,真要是奥地利动手统一德意志地区,两国很快就会缓和矛盾。
普俄的仇恨再深,能够比得上英法么?原时空德二帝国崛起后,英法都可以放弃仇恨,现在普俄两国同样可以做到。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尤其是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政治上堪称是致命打击。
这些年柏林政府有意淡化德意志大统一,鼓吹大普鲁士思想,就是容克贵族们担心被奥地利从内部攻破堡垒。
奥地利兼并德意志联邦帝国,势必会刺激普鲁士国内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这是柏林政府万万不能接受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