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这个时空工业革命的推进速度要快得多。不光是电力提前开始普及了,就连内燃机发展速度也要快得多,柴油机已经诞生。
尽管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办法推广运用,这也是动力体系的重大进步。动力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轮到飞机诞生了。
空军发展了起来,才是奥地利取代英国霸权的时候。这不是弗朗茨怂,实在是皇家海军太强大,想要靠海军直接超车根本就不现实。
“以己之短,博人之长。”这不是活腻了么?原时空德二帝国就用事实证明,英国人不会给竞争对手留下赶超皇家海军的机会。
奥地利的地理位置比德二帝国要好一些,但多线作战的本质仍然没有变,没有美国那种独霸一块大陆的地理优势。
空军诞生就不一样了,在新兴领域和英国人竞争,弗朗茨一点儿也不怂。沿着地中海部署一圈,非洲大陆和本土的交通线稳了,奥地利也就稳了。
奥地利本土人口已经超过七千五百万,和俄罗斯帝国相差无几,是英国本土的两倍有余,非洲殖民地还有一千多万,并且拖的时间越长人口优势越明显。
作为老牌帝国,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奥地利现在不缺资源和市场,没有迫切挑战世界秩序的欲望。
挑战世界秩序的重任,还是交给新生帝国好了。除非有软柿子可以捏,要不然挑战世界秩序就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买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结果,都是战利品不够弥补战争损失。
站在上帝的视角上看,老牌帝国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敌人,新生帝国才是威胁。
最典型的就是英法奥三国,大家互为最大竞争对手,还是矛盾重重,然而三国不但没有爆发战争,反而先结盟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战争的动力不足,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手底下有大片的殖民地,自家的都吃撑着了,谁还有心思去抢别人的?
要知道战争也是有成本的,从第一次近东战争开始,欧洲各国之间直接爆发的战争,几乎都处于亏本状态。
就算是获得大片领土做回报的普鲁士王国,想要实现赢利,那也是数十年之后的事情,短时间内仍然是赔钱买卖。
从投资学上说,大国间爆发战争属于高风险、低回报率投资,自然不受欢迎。
……
伦敦
各国谴责俄罗斯帝国入侵波兰,遇上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沙皇政府,自然没有取得任何作用。
俄国人不肯退兵,欧洲各国也没有谁会出兵干涉。这不影响会议继续进行,关于威廉一世担任波兰国王合不合法的问题,又成为了新的焦点。
简单的来说,普鲁士王国只要肯放弃莱茵兰地区,威廉一世就是合法的波兰国王,就连普鲁士和波兰合并都可以合法。
反之,自不用说。帝国主义铁拳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合法性。
公理正义,在伦敦会议上通通化为泡影。在不知不觉间,大家的节操又被拉下去了几分。
第一百四十四章 民意的力量
这年头和法国人做邻居,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必须要随时保持警惕。
莱茵兰地区是一块飞地,又有一个好邻居,很早之前普鲁士政府就做好了失去莱茵兰地区的心里准备,只不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失去。
英奥两国施加的外交压力,普鲁士政府只能选择妥协。短期内来说,放弃莱茵兰地区对普鲁士王国也是一件好事。
卖掉莱茵兰地区后,不但可以摆脱财政危机,同时也摆脱了法国人的威胁,可以集中力量和俄国人对抗。
如果硬撑着不卖,没准下一次普俄战争中,法国人就直接硬上的。经历过意大利地区被吞并后,普鲁士政府对法国人的节操完全没有信心。
如果不是列强之间相互牵制,莱茵兰地区早就丢了。不要看原时空普鲁士王国赌赢了,就认为普鲁士王国军事实力在法国之上,实际上恰恰相反。
或许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军事实力不一定比历史同期强多少,但纸面上的实力可是非常惊人的。常备军是普鲁士王国的两倍,综合国力是普鲁士王国的三倍以上。(包括法属意大利地区和殖民地)
在拥有俄罗斯帝国这个大敌后,再和法兰西对上,那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经过一番象征式挣扎过后,普鲁士外交大臣杰弗理·弗里德曼无奈的宣布:出售莱茵兰地区,公开进行拍卖价高者得。
毫无疑问,这是在离间英法奥三国同盟。真要是拼财力,无论是比利时,还是德意志联邦帝国,都不可能是法兰西的对手。
奥地利公使胡梅尔:“贵国拍卖莱茵兰地区没有问题,但莱茵兰是德意志地区的一部分,上面生活的都是德意志民众。
综合各方面因素,莱茵兰地区还是加入德意志国家好,我建议这次拍卖由德语文化圈国家:瑞士、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帝国、新神圣罗马帝国参与。
作为提议者,我方可以避嫌,退出这次拍卖。”
“避嫌”完全是在给自己脸上镀金,放一块飞地在法国人的眼皮子底下,谁能够睡得着?
欧洲各国不想法国人在中欧扩张,同样也不想奥地利在中欧扩张,就算是想要拿莱茵兰地区也没机会。
“飞地”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面对法国人,那的确是飞地;要是换成德意志联邦帝国,那就是两面夹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