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也是派军官跟着的,多报战损也必须要通过检查,万一被查出了问题,那是要追究责任的。
奥地利发放战略物资是按俄军人数进行的,不过战场上每天都在死人,人死了消耗自然也就少了。
但发放物资的军需官不可能立即得到数据反馈,前线俄军领取的物资并没有减少,这就多出来了一部分物资。
虚报战损、藏匿物资,主要就是这一部分物资。水至清则无鱼,只要账目做得干净,奥地利也不会深入追究。
这部分物资,最后究竟有多少能够落入了沙皇政府手中,又有多少被俄国军官们私下里给瓜分了,就不是弗朗茨关心的问题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放出消息,就说我们准备出兵五十万灭掉奥斯曼帝国。”
欧洲各国希望看到奥斯曼帝国倒霉的不少,但是大家绝对不想看到奥斯曼帝国灭亡。
要是没有这个大块头牵制,奥地利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欧地区,不少国家的国防压力都会增加。
伦敦会议上,英法已经在调停这次近东战争。可是这还不够,欧洲各国施加的外交压力还不足以令维也纳政府放手。
弗朗茨现在做出灭亡奥斯曼帝国的举动,就是为了加一把火,引起英法的重视,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干涉这场战争。
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么扯淡的事情,居然真实发生了,想想弗朗茨就觉得好笑。
第一百四十九章 热爱大自然的奥斯曼
建宅院人们大都喜欢地势空旷,除了特别喜欢大自然的,通常不会在房子周边栽种太多树,尤其是大门正前方不能栽太多的树。
不仅仅只是风水问题,还有科学依据。太多的树木会遮挡住阳光照射,容易滋生蛇虫蝼蚁。
凡事都有例外,现在安卡拉城外就很多庄园周边都栽满了树,就连房顶上都种了草。
在这个没有杀虫剂的年代,可以想象这种环境下,庄园内会有多少虫蚁滋生。一般情况下,只有大自然的狂热爱好者才能够忍受。
在这个大多数人要为一日三餐而努力的年代,显然没有这么多自然爱好狂热者。这些庄园大都是新建起来的,有的还在施工中。
树木大都是原生的,少量是移栽过来的。从天上看下去,就和普通的小树林没有多少区别。
这都是战争带来的。自从安卡拉被轰炸过后,城外这种环保、绿色的庄园就多了起来。
奥地利飞艇隔三岔五来安卡拉上空晃悠一次,顺便没有目标的向城内丢几颗炸弹,留下自己的印记。
具体战果如何,姑且不论,反正有钱、有权的都不敢住城市了,大家都变得热爱自然、喜欢大森林了。
在众多庄园中,有一座格外特殊。周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仿若皇宫。
没错,这里就是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临时行宫。这座不起眼的小庄园内,有完善的人防工事,附带多个出口,随时可以转移。
据说就算是从天上丢几百斤重的炸弹下来,也不能撼动。遗憾的是奥地利飞艇似乎只对城市感兴趣,从来没有轰炸过城外,这些工事就没有了实战检测的机会。
刚开始的时候,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还担心敌人随时来袭,一连在地下室躲了一个星期。
后面发现完全是想多了,飞艇不是万能的。黑夜、狂风、暴雨、大雾、沙尘暴,都是飞艇的克星,奥地利飞艇从来不在恶劣天气出行。
挨炸多了,奥斯曼政府也总结出了一套应对方案,并且建立起了世界最早、最原始的防空预警体系。
飞艇飞行的速度不快,至少要比电报慢很多,这就给奥斯曼政府预警创造了条件。
飞艇从基地起飞进入安卡拉,要经过不少地区,沿途城市发现飞艇,会立即用电报进行汇报。
当然,在没有防空的情况下,这种预警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意义。在这么短时间内,通知民众躲避都来不及,不过通知大人物及时躲起来还是可以的。
奥地利飞艇轰炸了小半年,造成死伤也是数以万计,还没有一名奥斯曼帝国高官被擦破皮,就足以证明这套预警体系的先进性。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状态越来越糟糕,原本他以为改革过后奥斯曼帝国会强大起来,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奥斯曼帝国就是一弱鸡。
从军事上来说,这次奥斯曼军队表现的也算是中规中矩。没有犯什么大错,也没有多少亮眼的表现。
局部战场上,还能够和俄军打个半斤八两。军方策划的大反攻差点儿就成功了,可惜一招不慎,被俄军反败为胜。
没有办法,丧失了制空权,奥斯曼军队就陷入了被动状态。精心策划的战略,结果兵力调动暴露在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飞艇除了能够轰炸,打击士气外,还可以进行侦查敌情。奥地利和俄国人配合的并不紧密,但是侦查到了奥斯曼军队兵力调动,还是会通报俄国人的。
很遗憾,奥斯曼军队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忽略了天上的探子。
当然,就算是有所防范,实际上也很难起到作用。小规模兵力调动,可以骗过人,动则上万人的行军,怎么可能没有动静呢?
那怕是走山路,看飞鸟异常也会暴露行迹。总不能专门挑飞艇无法出没的恶劣天气,或者是夜间行军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