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朱祁镇也求将甲骨文全部解答出来,只要能构建一个大概的商代印象就行了。
朱祁镇甚至并不要求定向打击,只要引起整个大明思想界大动荡就行了。只有一片动荡的大明思想界,才能孕育出新的思想体系。
至于这个全新的思想体系到底是什么?
朱祁镇也不知道。
只是此刻的朱祁镇忽然对自己所用做的事情,充满了自信,正如他之前借用孙先生的话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朱祁镇坚信自己是正确的,那么最后大论战的结果,甚至思想界几十年的混战的结果,定然是朱祁镇的思想能够成为主导。
不管其中有过多少曲折。
正因为如此,朱祁镇才毫不犹豫的砸下一个又一个大炸弹。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一群炸弹之下,死的究竟是谁?
只是去殷墟挖掘这一件事情,必须非常保密。
毕竟,这并不是后世。
后世将盗墓说城考古,是光明正大的举动,而今这个时候,如果皇帝参与进这种类似盗墓的事情之中,是极其不光彩的。
朱祁镇想了想,忽然起太监。
太监不就是为皇帝背黑锅了。
朱祁镇计上心头,将怀恩叫过来,如此如此吩咐下去。
怀恩虽然心中不解,但是依然说道:“奴婢这就吩咐东厂。”
朱祁镇说道:“记住,这是绝密。决计不能有半点泄露。”
怀恩说道:“请陛下放心,奴婢定然万无一失。”
当天东厂的探子,就星夜南下,直奔彰德府而去了。
这个暂且不提,单单说陈文到了于谦那边。先是呈上了这一本《尚书考异》。于谦看了大皱眉头。
却也知道陈文是奉皇命而来的。他沉吟一会儿说道:“陈大人,就将此雄文发在明报之上吧,也好晓之天下。”
陈文微微一愣,稍稍犹豫了一下,说道:“下官遵命。”
陈文当然知道,这一篇文章发布在明报之上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陈文一下子就到了风口浪尖之中了。
如此一来陈文的压力可想而知。
只是陈文更想得到的不是士林之中的名声,而是内阁之中一席之位。
所以,即便面前都是风浪,陈文也咬着牙去冲了。
于谦将陈文打发走之后,只觉得脑门生疼。
他这一段时间以来,将商辂带在身边,也将明报直接掌控在手中了,更是直接看到了各方对于如果达到大同之世不同看法与反馈。
更是感受到了大明思想界分崩离析一般的地震。
他已经感受到难以招架了。不知道这个局面该如何收场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又将这个大问题砸了出来,这是一个比大同之世更让人难以控制的大麻烦。
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
于谦甚至有一种,想要尽快将这一件事情给了结的想法,只是他知道这不可能。
不是,他不想提前。
而是在此之前,有一场特别重大的事情要办,即便这一次大会也要让位,那就是科举,朝廷抡才大典。
于谦只能让过这一件事情。
只是科举这一次论经盛世撞在一起,更是因为了士子们激烈的讨论。无数士子都无心复习了。
一个个谈论各种经义。
特别是大同之世与《古文尚书》伪作,这两件事情成为讨论的中心。
当然了,一般来说会试之前也没有什么可复习的。
一般人都觉得,考进士是最难的,其实不然,对于南方很多士子来说,考秀才才是最难的。
而在会试上,反而考场莫论才。
为了照顾不同地区的考生,会试一般是三千取三百。一般来说,会试考题并不算太难,所以能上不能上,有时候只有一点点差距。
更多是临场发挥。复习作用不大。
而今北京城之中,南吴北薛都来了。
更是让很多士子都纷纷去拜访,热闹非常。
山西士子韩文也是来北京的考生之一。他是少数有定力考生,当然了,也是他是山西人有关系。
毕竟,北方考生一般考不上南方考生,虽然分南北榜录取,但是这里之照顾录取名额,不会照顾名次的。
韩文心中有一点发虚。
这才是一直在客栈读书的原因。
只是他正安静读书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消息,不是别的,就是本场取消了《古文尚书》题。
韩文听了消息,也安静不下来,手中握着的书卷,不由的掉在地面之上。
自从太祖确定科举之后,科举内容大提没有什么变动,上一次动科举内容,似乎已经是太祖年间的事情了。
科举乃是大明士大夫的根本,此刻一下子删除了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古文尚书》,影响震动之大,真是惹得无数人瞩目。
在城外休息的薛瑄听了这个消息,再也坐不住了。
他令弟子,送一封书信给吴与弼。说要登门拜访。
所谓南吴北薛,就是吴与弼与薛瑄。
不过,薛瑄与吴与弼不同。
薛瑄乃是坐过好一阵官的。薛瑄之父在洪武年间担任教谕,当时命令,如果一个县之中科举一个人都没有,教谕是要受到惩罚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