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局面,只能将来应对,而今如果不想办法驱除明军,细川家族是没有未来的。
等细川胜元到了的时候,评议厅之外,已经放满了木屐,每一个人都是穿着白色的袜子,跪在光滑的木制地板之上。
连新拥立的将军足利义视也在主位上了。
细川胜元去履,下刀,登殿,行礼说道:“老臣来迟请将军恕罪。”
足利义视连忙说道:“老师请起。这一件事情还需老师来办。而今明军大举而来,当如何应付?”
细川胜元之所以来迟一会儿,倒不是摆架子,而是为了稳定人心。
他是西军的主心骨,他如此不在意的样子,才能让人们不惊惧明军。毕竟朱祁镇登基以来打过些什么战事,日本虽然是偏远之地,但也是有所耳闻的。
细川胜元说道:“请将军放心,日本虽小,亦不可辱,纵然有元寇两次入侵,也自有天佑,而今也是如此。”
“日本必有天佑。”
“与明军交涉,也应先礼后兵。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战,老臣愿为主帅。东征。”
细川胜元喊口号倒是很响亮,但是说到底,他并不愿意与明军大战。倒不是细川胜元觉得打不过而今的明军。
以细川胜元的耳目,明军有多少人马是瞒不过他的。
但打赢容易,但是如何收场啊?
安南与大明之战,安南并非没有胜仗,但是结果如何?
细川胜元也从明军出兵的数量之上,也能看得出来,明军并没有灭日本之心,那么就有的谈。
足利义政能给大明的,足利义视也能给的。
这虽然有些不大好听,但是小国面对大国的时候,有时候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为了不影响足利义视与细川胜元的光辉形象,这些谈判都是在秘密进行的。仅仅饱含在“礼”之中,至于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外人就不必知道了。
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
很快细川胜元就知道,他想用外交手段,解决大明对日本的插手,却是不可能的。
王英根本没有见他。
而他派往长崎的人,也没有见到坐镇长崎的郕王殿下。
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对日本划出的几个条件,割让长崎,并且夺取日本金银矿藏,虽然有些困难,但是大体上足利义政能够接受,细川胜元也能接受。
但是废除日本天皇,这一件事情,双方都未必愿意答应。
王英与足利义政也是一个字都没有说。
虽然天皇已经没有权力了,但是足利家统治天下的法统,还是来自于天皇,即便是京都大战,打得一团浆糊,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都不约而动的约束麾下士卒,不得骚扰天皇,就可见一斑。
日本民间反明情绪本来就有不少。
不管是谁,答应了废除天皇,就是自绝法统,失去了统治日本大义。
且不说足利家虽然一分为二。势力被臣下侵夺,幕府的大义名分已经是成为足利家最大的资产。即便是细川家之强盛,占据日本十国,但是依旧不能对日本有绝对优势,一旦废除天皇,细川家族更是成为了孤家寡人。
这种政治冒险,双方都不敢答应。
王英索性没有说,他权衡过,其实只有足利义政可以做到这一点,等大明破了西军,送足利义政回京都,足利义政的直属人马也不多。
无力抗衡大明。
到时候天皇该怎么做?就由不得足利家了。
只是王英却没有想到。
细川胜元做事非常之果决,一旦和谈不成,就大军东进。
动员细川家族全部兵力,再加上附从的各部人马,号称二十万之众,虽然多有虚指。但也有十几万之多。
并竖立起讨伐明贼之言。
将与足利义政的内战,扩大成为明日之间的战争
如此一来,足利义视就有了更有利的支持者。
细川胜元的果决,让东军内部发生了动摇了。
足利义政一切都交付给了王英,甚至足利义政通过伊势贞亲暗示,一旦大事不成,他想去中国避难。
至于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更是人心惶惶。
王英刚刚取得的胜利,根本没有一点用处。让王英恼怒非常。
他已经通过郕王向朝廷请兵了。
只是调兵遣将哪里是一时半会能到的,即便从京营调兵,在天津上船,然后从清州城上岸,也要一两月的时间。
此刻,西军大举而来,王英哪里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等。
王英在用兵之上,有些平庸,但是到底是参加过海西之战,与安南之战,平日也参与过平定海盗什么的。
绝对不是不知兵的人。
他此刻衡量进退之间,他却是万万不能退的,他可以想象而今大明一退,这三家估计立即降服细川家。
到时候,且不说王英损失大明天威。陛下人给的任务完不成。单单是王英未战先怯之事传出去,王英。不仅仅是王英,王英那一系人马,都要被打入冷宫之中,今后不要想什么晋升了,能让他们冷板凳坐到死就不错了。
毕竟,大明在北逐瓦刺,南灭安南之后,已经有一种骄傲的士气,决计不允许这样做的。
王英通过与日本的斥候接触,也知道日本并非没有骑兵,但是日本的骑兵,从马匹战术,在王英眼中都是渣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