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可。”杨洪立即说道:“而今已经入秋了。”
朱祁镇顿时一愣,随即微微咬牙,说道:“端是好算计。”
朱祁镇越发觉得这一件事情,是事先算计好的。
因为漠北到了冬季,大雪封山,纵然有百万大军,也是难以飞渡的,想从漠北到西域,定然要等到明年开春。
这就要大半年的时间。
大半年的自有活动的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真是不大好说。
这是朱祁镇将战略重心放到变法之上后,他对西域的策略,从之前的咄咄逼人,灭瓦刺而后快,变成而今的维持稳定为上。
不能说朱祁镇有什么错误。
但是世界并不是朱祁镇一个人的。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公平。
朱祁镇有自己的节奏,别人也有别人的计划。
在这个朱祁镇满心不愿意的时候,他不得不面对西域的挑战。
吴瑾这些年一直是中军大将,中军一部分就是驻守皇宫的守备军队。吴瑾也是朱祁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毕竟吴家用满门忠烈证明了自己。
所以吴瑾来得很快。
到了乾清宫之后,朱祁镇立即让郭登将情况说给吴瑾听。
随即朱祁镇说道:“这一战,两位国公都推荐你。朕也是信得过你的,你说说,你准备怎么打?”
吴瑾沉吟一会儿说道:“此战牵连重大,必须速战速决,臣请陛下允许臣在三军之中,抽调五万骑兵,出宣大到东胜卫,长驱西进,攻居延卫。”
朱祁镇说道:“居延卫?满俊还会在居延卫?”
满俊既然反叛,怎么想也不会留在居延卫等着大军围剿。
吴瑾说道:“陛下,纵然满俊不守居延,但是居延卫依旧是满俊的老巢所在,破居延不在攻城,而在攻心。”
“朝廷百战百胜之威,震慑天下,满俊不过一时得意,居延一破,各部定然丧胆,满俊要么回首一战,正面击破朝廷大军,以凝聚军心。否则就是一个各部云散的结局。”
朱祁镇看向杨洪与郭登,杨洪与郭登纷纷点头。
朱祁镇说道:“好,就这么办吧。”
随即朱祁镇让人写了圣旨,用了玉玺,随即郭登代表内阁附署,杨洪代表枢密院用印之后,这一道调兵的圣旨才有了法律意义,杨洪,郭登,吴瑾三人立即下去忙活了。
毕竟星夜之间调集五万骑兵,纵然京师驻军不少,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大概今夜枢密院,三军,兵部,以及各个衙门都是一个不眠之夜了。
“陛下,内阁首辅求见。”朱祁镇刚刚忙完之后,就听怀恩说道。
朱祁镇心中暗道:“想想,他也该来了。”
内阁首辅毕竟是百官之首,朝廷有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不能瞒得过他的。
“请。”朱祁镇立即说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请暂缓变法
刘定之来就说道:“臣不堪陛下驱使,请乞骸骨。”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刘定之对于平叛的决策绕过了他,表示不满。
朱祁镇连忙劝慰再三。
其实刘定之也知道,军政大权从来是朱祁镇的,不会有片刻转移的。即便朱祁镇将勋臣一人放在内阁之中,其实也是给内阁一个面子而已。
内阁是从来指挥不到军中的。
除非说通了朱祁镇,让朱祁镇下旨。
但是以文驭武,是大明朝廷的原则。
即便朱祁镇提高了勋臣的地位,一部分恢复了勋臣在开国之初的特权,但也没有撼动这个总原则。
内阁统领天下的格局没有变化。
当然了,有这样的格局,内阁首辅能不能做到是另外的事情了。
刘定之先汇报了一些户部与兵部的情况,并将他拟定的平叛开支等文书,一一汇报。
朱祁镇看过之后,忍不住说道:“先生辛苦了,有先生在,朕可以高枕无忧。”
刘定之还是识大体的。虽然这个决策绕过了他,但是他还是带着内阁配合朝廷决策,将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刘定之汇报过这些事情之后,微微一顿,说道:“西北兵事再起。臣以为有些事情可以缓一缓了。”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沉,说道:“这是首辅的意思?”
刘定之说道:“臣受陛下天高地厚之恩,陛下所欲为之事,就是臣要做的事情。臣断然不敢有此想。”
“只是,臣为内阁首辅,有些下情,却不能隐瞒陛下。”
朱祁镇微微感到头疼。
刘定之的意思,他很明白。
不是说的别的事情,就是治变法,特别是推行胥吏改革,一条鞭法之上,其中有太多的利益冲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经成为大明各种矛盾交锋的地方了。从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就好像一个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支持的,反对的。支持其中一些,反对其中一些的,或者干脆没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投机的。
可以说各种态度,应有尽有。
推行变法的阻力也是越来越大。
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成为反对者武器。
前番北京地震。地震并不是太大的。
似乎这几十年来,环太平洋板块运动在活跃期,北京地震,朱祁镇已经经历过好几次了。但是这一点被很多人用来攻击新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