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将一些死亡牲畜头,投入城中,还在外面寻找水脉上游,挖掘地下水并引走,等等。
这些都是几千年来汉人城池攻防战的智慧结晶。
这些举动下来,伊犁城中井水位已经下去不少。
朱仪一方面令人存水,将城中的所有容器都存了水,再派人打井,在城中适合的地方,都打上井,并且是深井。
想办法向下面挖掘。
水的问题,一时半会是不会出问题的。
但是时间久了,就很难说了。
药材的问题,却是迫在眉睫的。
伊犁虽然是要地,但是在石亨死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西域的局面居然有如此反复。
粮食有三年之储,这之必须的。但是对药材上,就没有太多的准备了。
所以在攻城战之后,朱仪眼睁睁的看着,很多大明将士,受了并不重的伤势,却没有药材,只能等死而已。
特别是在朱祁镇加强了明军的军医,在伊犁城中,就有百余人的军医,这一部分乃是出征的伊犁军的军医,只是他们没有带走而已。
这些军医很多手段都不错的,特别是在外伤之上。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困难,虽然都是很困难的。
但是朱仪有信心熬下去。
最难以承受的不是这些,而是人心。
长久围城,最大的煎熬就是人心。
朱仪不用说了,他乃是东平郡王之孙,大明靖难功臣之后,虽然失了爵位,但是骨子里面却有一股傲气。
而且他的家人都在北京。
朱家更是一个大家族。
他这里一低头,一投降,成国公朱家这个家族就要从北京的圈子里面除名了。
所以,朱仪没有其他的选择,也不会有其他选择。
无法奋战到底,有死而已。
真是有这种心理准备,朱仪反而显得从容镇定。
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朱仪一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在刚刚开始围城的时候,尚且能够镇定,但是在围城三个月之后,已经开始心中忐忑,在围城六个月之后,就开始议论纷纷了。在围城九个月之后,已经有人来质问朱仪,援军什么时候来了?
城中各种流言要传的纷纷扬扬的。
比如,伊王战死,伊犁数万将士已经被瓦刺斩杀殆尽。
比如,瓦刺已经攻下西域,此刻回到了漠北,朝廷都不知道我们还活着,更不会来派人救援。
等等等。
城中士卒各种心思的都有。
如果此刻不是瓦刺,而且其他部落,说不定他们就有人想投降了,毕竟石亨一脉与瓦刺的仇结的太深了。
不过,这样的局面之中,伊王妃,也就是石亨的幼女,被人称为石夫人的少女,颇有乃父之风,将伊王宫中的侍女全部披甲操练,并与朱仪一起,日日巡城,安抚将士之心。
有时候,朱仪都有一些可惜。
可惜石夫人不是男的,否则又是大明一员骁将。
朱仪看看时间,整顿一下甲胄,带着亲兵出城了,他带队走在伊犁城中间的大街之中,整个伊犁城之中呈现出一种壮丁少,老弱多的情况。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伊犁城中的汉人都是军中家眷,而这些军队此刻都在轮台。这也是为什么石夫人要操练女兵的原因。
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分老弱妇孺了,但凡喘气的都要参与守城。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死而已
也幸好大明是守城,要太多的火铳,弩箭,火炮,都不是太需要力气,也不需要当面搏杀。即便是女人也能开铳。
没有男人,只有老人与女人,整个城池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朱仪心中一叹,却无可奈何。
他来到伊王宫前,石夫人已经等在这里了。朱仪行礼过后,就带着石夫人上了城垣。
一登上城垣,视线瞬间开阔起来。
南北的山峦都涌入眼帘,皑皑白雪,就好像是天空抹额。天空的蓝的好像要掉下来一般,充满了一种西北壮阔的美。
只是这个时候,这种景色,谁也没有心思看。
朱仪与石夫人乃至彼此的亲兵,慢慢的走着,朱仪忽然看见,一个人穿着不合身的铠甲,这个人很瘦小,而铠甲却大多了,穿上去就好像是蜗牛套了一个壳。
朱仪上前一看,却是一张稚嫩的脸,问道:“怎么是你,你阿爷了?”
这一张稚嫩的脸,似乎才十三四岁,站在城墙之上吹着风,已经有鼻涕流下来,他猛地一吸,哧溜一声,又吸了回去。却在脸上留下了痕迹。
他说道:“回将军,阿爷不在了。”
朱仪听了,心中微微一震。他知道这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这个少年阿爷是朱仪的亲兵,准确的说是朱勇的亲兵。
他是跟随朱仪来到伊犁了,后来年纪大了,让儿子补缺,他就在伊犁侍弄田地,毕竟在伊犁可以分到的土地,要比中原大多了。
只是这一场突然变故。
他的儿子战死城头。
石亨所部,不,乃是大明所有军队,其实都有一种卫所制度的基因。只是在石亨的部下之中,这种情况表现的更加明显而已。
所以,这种父子相继在一个军队之中效力,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