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时间的。
剩下的李东阳还没有做,就已经被调过来了。
“李东阳。”李秉发问了,他刚刚从吏部尚书上调了上来,但是在问话的语气之中,那一股高高在上的吏部味道,却是消除不了的。
李东阳立即行礼说道:“下官在。”
李秉说道:“为什么不推行一条鞭法?你从头到尾都没有推行一条鞭法?”
李东阳说道:“回部堂,宁化县并不合适。”
李秉说道:“为什么不合适?”
李东阳说道:“宁化县太穷了,百姓手中的粮食,还是从牙缝之中扣出来的,银子是一点也没有。如果向百姓要银子,就是逼得他们卖儿卖女。”
“下官身为朝廷命官,乃是为天子牧民,而不是为天子害民的。”
“故而,臣只能暂缓推行。”
李秉说道:“你的意思是,一条鞭法是害民之法吗?”
李东阳听了如此一问,额头微微见汗,而今已经是深秋,北京的深秋每一个人都穿了厚衣,才能让自己免于寒风,而今李东阳的大汗,却不知道是冷是热。
李东阳说道:“绝无此意,只是一条鞭法,并不适合在宁化县推行,下官并没有一日忘记使命,只是下官只是觉得要推行一条鞭法,只有让百姓手中有银子才行。”
“想要百姓手中有银子,就要有出售的东西,这也是下官一直在做的事情,只要给下官时间,一条鞭法,绝对是能在宁化县推行的。”
李秉还想再问。
徐有贞咳嗽一声,说道:“好了,你下去吧。”
徐有贞其实并不在乎,李东阳怎么样。但是他却不想让任何人在这个时候,说出不利于新法的话语。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走过场。
很多大会议,在开会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但是还是要认认真真的走过场。
当然了,徐有贞维护新法,其实也不是太在乎这新法能不能用。他在乎的是他自己的权威。
李东阳就这一魂不附体的走出了文华殿之中。
此刻的李东阳还不是后来大臣,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而已。面对这种大臣列坐,皇帝旁听的大阵仗,心中还是紧张的。
他也并不是笨蛋,他岂能不知道李秉的问话,其中是有诱导的成分。只是越是这个时候,他越是有一种使命感。
那就是不能说假话,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误导朝廷。
他并非不知道其中政治风险,只是年轻人热血未冷而已。
只是他不知道,在座所有人,或许只有他自己的是认真的。他鼓足勇气,不惜冒着葬送自己一生前程所说的话,不过是一场大戏之中的台词。
如此讽刺的事情,却不是现在的李东阳所能知道的。
他只是坐在文华殿外的走廊之上,轻轻抚着胸前之上,恨不得跳出来的心脏,以及已经落汗之后,浑身冷飕飕的寒风。
心绪久久不能平定。
想要等一个结果。不管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总是要一个结果的,与其回去之后再等通知,还不如在这里等。
等一个痛快。
不管李东阳心中怎么想,大会仍在继续。随即罗伦进去。轮到他面对诸多大臣的问询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
之后的臣子,并没有出什么幺蛾子。
一个个识相的很。
在群臣面前大吹法螺,似乎将新法,吹成了天下少有,地上无双,非如此,就不能救国家,非如此,就不能治百姓云云。
朱祁镇在后面听了,面无表情,心中却有一些厌烦。
朱祁镇推行的几个法度,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都清楚。本质上,都是一种对地方上规范性,精细化管理。
但是这样就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管理对地方是有一定的负担。
如果地方富庶的话,这一点点负担并不算什么。但是真如果穷到宁化县那样,其实真不适合推行。
宁化县这几年变化,一方面是李东阳真花费了心力了,另一方面却是朱祁镇免除了宁化县的赋税。
一连好几年。
虽然宁化县的赋税并不多,不过万石上下。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点钱,才有了李东阳施政的基础,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连自己带来的吏员都养活不了,怎么为朝廷做事?
这也是大部分大明贫困地方的缩写。
大明在这些地方的统治,根本就是维护性,甚至是象征性的。
所以这一场大会之中,朱祁镇倒是将李东阳这个名字记下来的。这是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人。至于将来会不会变成了官场老油条就不知道了。
当然了,这一场会议也不是完全圆满的。
到了最后,翰林院有几个臣子,当场力谏。
当场给韩雍弄了一个没脸。
还是朱祁镇当初下令,将这几个人全部外放西北各县,为县令。
这才是一个了局。
这一场大会一结束,第二日韩雍就拟定了新法条例,呈给朱祁镇看。
朱祁镇细细看了,也知道韩雍是下了功夫的,这些新法条例,与朱祁镇刚刚开始推行的法度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
很多地方都经过修订。
朱祁镇看完之后,说道:“先生有心了,就按先生的意思去办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