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申能抓住机会,一跃而起,成为布业龙头,自然是有本事,有手段的,特别是在经商之上,甚至比冼景还要敏锐不少。
他其实已经感受到了不详的气息。
那就是大明市场饱和的感觉。
当然了,这个说法,徐春申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感觉,却是有的,布匹越来越卖不出去了。
衣食住行,是人之所需,而松江布甲天下,也是以为松江布便宜,而且质量好。
但是北方连年大灾,朝廷虽然竭力赈灾,但是北方的消费能力,也是大大减少了,而且他们好要面对天津布业的竞争。
毕竟在北方,任何利润都在少府这个庞然大物的笼罩之下。
而松江布业最大的市场,就是南方数省,至于海外的南洋日本等地,不过是补充而已。
松江布业的爆发性发展,来自于三点,第一就是工厂制度,这种大分工提高了效率,第二,就是自发的对各种纺织机械的改进。
第三之前是松江并非没有布业的。
毕竟松江布业在元代就根基了,其中有名的人物,就是黄道婆。
这三点造就了,松江布业的迅速崛起。
但是任何扩张都是有尽头的,产品过剩这一件事情,是很多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但是这种大工业生产模式到来之后,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
并不是松江布已经多到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穿上了,而是真正有购买力的都一会购买了,没有购买力的,自然也不可能购买。
如此一来,松江布业内部的竞争也开始加剧了。
徐春申虽然联系了所有人抱团取暖,但是他已经感受到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不好整合了。
这一切的种种,徐春申没有具体的知识结构去分析,但是并不妨碍他感受到这一点。
只是感受到了又怎么样?
徐春申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他咳嗽两声,说道:“布乃是百姓所需,太祖高皇帝对这些百姓所需之物,都不允许征高税,想来朝廷也不会多征税的。”
“而且王铁面也是爱民如子,只要我们一起好好说项一番,想来他是能了解我们的苦衷的,不过朝廷用度毕竟艰难了,还是要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徐春申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自然让很多人不大满意。毕竟徐春申家大业大,而今虽然情况不大好,但是还能撑得住。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了。
只是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最大的好处,就是虽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这些布商们,虽然满心怨言,但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朝廷大政出言不逊的。不管多少牢骚,都只能压在肚子里面。
徐春申有要筹集一笔钱来,等王恕到了为朝廷捐输之用。众人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咬牙为之。
第九章 布坊
一场会议,让很多人的心思沉重起来。
徐申春将所有人打发走了之后,又写了几十封书信,让下面的人送出去,这些书信是遍布整个大明的,有往苏州的,有往南京的,有往北京的,又往广东的。
这就是徐申春的关系网。
徐申春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虽然心事重重的,但是并不妨碍他按照他一直以来的习惯。那就是去布坊看看。
徐申春带着一队家丁,出了府邸,就上了轿子,行不了几步。徐申春只感到了脚下一顿,就知道到了。
徐申春的布坊就在松江府城外不远地方。
轿帘子一打开,徐申春就出来了。
熟悉的景色就映入眼帘之中,首先听见各种咔咔的声音,这种身体尖锐而短暂,就是织布机的声音。
但是无数这样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就成为了噪音,让人非常难以接受。
不过,徐申春很熟悉这个声音了。
“见过老爷。”十几个站岗的家丁立即行礼,说道。
徐申春一摆手,说道:“开门吧。”
立即有几个人将高高的大门打开了。
这个院子,别的地方没有看出来,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个地方的围墙足够的高,而门也足够的大。
围墙高,却是防止里面的人逃出来。但是门大却是运输货物方便。
在建筑审美之上,看上去笨拙之极,与大明传统的建筑风格有些不一样。
徐申春一进来,就有几个老婆子来行礼。
徐申春微微点头一下,就不理会这些人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这里来工作的大多都是女工。所以男性打手都在外面,里面的管理人员都是女的。
根本不允许男人进来的。
但是徐申春根本就不是一般的人。
徐申春背着手,走在高大的厂房之中。
其实所谓的厂房,也不过是一个大棚子而已。都是有木头支撑起来的草席顶,上面有一些茅草什么的。
不过地方上倒是铺了三合土。
这也不是为了员工什么的,而是为了运货方便。
徐申春捏着自己的胡须,眼睛之中就慢慢有了迷离目光,他看见一个个女工,在一台台织布机面前,不停的工作。
似乎看见的就是一锭锭的银子。
其实,这一点也不算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