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家产之上,公产自然是归家族,而私产上也是按照南洋的归南洋,中国的归中国。
大部分汉人商人都会将在南洋的家安置在旧港,因为整个南洋也就旧港汉人气息最浓,特别是在陆永被流放在这里之后。开馆教授弟子。
这些商人知道在南洋还能读书之后,并且是由一个进士来教,更是增加了汉人的聚集效应。
从来不要忽视中国人在教育子女上花费的心血。
于是,旧港也就成为实质上汉商的中心,在其他各地方,几乎都是回回商人与土著商人与当地权贵占据主流,唯有在旧港乃是汉人的天下。
所以,在满刺加的事情发生之后,旧港的汉商们都做出了强烈的反应。
纷纷来城宣慰使衙门来求见施长安。
这个局面之下,半退休的施长安也只能出来主持大局。他干脆下令召集旧港汉商之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一并在宣慰司衙门召开大会,商议如何面对而今的局面。
于是,旧港之中大大小小的商人,乃至施家一脉的管事的,更少不了陆永等人。在预定的时间,都纷纷向旧港城最中央的,也就是旧港的权力中心,宣慰司衙门,同时也是施家大院而来。
第八十二章 旧港反应
施长安最大的功绩,也是足以让他青史留名的功绩,就是在旧港建立了一座中国城池。
旧港所在之地,乃是数十条河流交汇之处,在旧港城池之外,更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
而旧港城就建立在一出高地之上。
施长安这些年,修建水利工程,与码头。并改造了旧港城。
而今在旧港城之中,虽然还有一些三佛齐留下的风物,但是在大框架之上,更是取用了中国北方那种方方正正的建筑规格。
而在旧港城最中央就是旧港宣慰司衙门,也是施家大宅所在。
这个大宅修建的非常结实,虽然在规格之上并没有什么逾越之处,但本质之上,却是一座城中之城。
或者说内城。
而这个内城的建筑风格,更是一如大明的官衙。不过在大大加固了不少。
对于从内地来的人,见到这样建筑物,第一时间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里并不是南洋而是大明内地。
等汉商们都坐定之后,施南雄才搀扶着施长安,还有陆永等一些施家管事的人,这些人身上都有官衔,虽然这个官衔一般情况之下,都是施家上报,朝廷照准,也不会负责俸禄的。
但是一身官服在这里,却也有几分严肃的感觉。
施长安在儿子的餐服之下,在案几后面坐定,咳嗽了两声,说道:“老朽本不理世事了,而今局面多变,犬子无所适从,唯有老朽出来收拾局面了,只是而今局面,老朽也有一些理不清楚。不知道诸位都有什么想法?”
此言一出,下面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说,我等没有什么意见,唯宣慰司之命是从。
这是施家在旧港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死忠之臣。
还有人说道:“此事乃是朝廷大计,我等只需谨守臣子本分,向朝廷禀报,并等待太子之命即可。万事以朝廷之命是从。”
说这个话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陆永。
说实话,人有些奇怪。
陆永在江南是反对皇帝对江南剥削第一人,甚至也是因为北京城的命令,他这个垂垂老矣的老朽,才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来的旧港。
但是到了旧港之后,他非但没有成为海外反对皇帝的人,反而成为大明中枢最忠实的支持着。
陆永以及他儿子建立起的旧港陆家,在太多地方支持太子的命令。从无怨言。
并非陆永精神分裂了,一点也不恨将他流放到这里的朱祁镇。
而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在江南的时候,他固然看不惯大明对江南民间源源不断的剥削。但是在这里,这个出城几十里,就会有土著部落的情况。
只有在这里,他才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做:“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比起皇帝一点小小的乱政,这里有太多的让他看不惯的东西,必须持干戈而击之的现象。
所以,他才成为旧港城之中忠于朝廷一派的首领。
陆永并不任官,但是他的弟子门生却是无数,甚至他陆永还写信给江南故人,大势活动,让旧港考生能够附籍交趾省考试。
甚至有一个学子考中了举人。当然了进士什么就不要说了。
很多教育并不是仅仅是一个名师就可以的,还要有氛围。旧港这样商业氛围之内,能出一个举人已经相当不错了。
施长安对陆永其实是有些意见,但是旧港统治集团,大多是海商出身,经商还行,其余都差太多了,陆永的弟子虽然未必多好,但是起码读书识字,并且精通一些典故,用来办事却是方便太多了。
所以施长安对陆永也是无可奈何。
还有一批,就是请施长安号召大家反攻满刺加的。
这些人一部分是有亲人在满刺加被杀,当时仅仅是少数而已。大部分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
在大明的支持之下,占城,暹罗,支持满者伯夷与淡目打仗,其中有不少汉人参与进去,就是眼前这一批。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海商与海盗不过是一面旗帜的区别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